-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防治方法 4.安全贮藏 留种薯块应适时收获、严防冻伤,精选入窖,避免损伤。种薯入窖后进行高温处理,35~37℃ 4昼夜,相对湿度保持90%,以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感染。 5.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有:济薯7号、南京92、华东51、夹沟大紫、烟薯6号 6.加强栽培管理 实行轮作换茬,增施不带病残体的有机肥,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甘薯黑斑病中毒 甘薯染黑斑病后,甘薯霉烂变质,产生甘薯酮、甘薯醇、甘薯宁和羟甘薯宁等毒素,人或牲畜吞食了这些霉烂的甘薯,即可发生中毒。甘薯黑斑病的病原性真菌除长喙壳菌外,又有茄病镰刀菌、爪哇镰刀菌以及甘薯软腐病、甘薯象皮虫病等也可致病。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24小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肌肉颤抖及痉挛、瞳孔散大、嗜睡、昏迷,3至4天体温升高,最后死亡。轻者仅有吐、泻、腹痛。 症状 甘薯黑斑病Sweet Potato Black Rot 甘薯 Sweet Potato红薯为旋花科甘薯属中能形成块根的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质蔓性藤本植物,红薯在植物学上的正式名字叫甘薯。红薯味道甜美,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可供大量热能,所以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以甘薯为主食。 但长了黑斑之后呢??? Sweet Potato Black Rot 甘薯黑斑病 Sweet Potato Black Rot 甘薯黑斑病又称甘薯黑疤病,世界各甘薯产区均有发生。1890年首先发现于美国,1905年传入日本,1937年由日本鹿儿岛传入我国辽宁省盖县。随后,该病逐渐由北向南蔓延危害,已成为我国甘薯产区危害普遍而严重的病害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由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约为5%~10%。此外,病薯中可产生甘薯黑疱霉酮等物质,家畜食用后,可引起中毒,严重者死亡。用病薯块作发酵原料时,能毒害酵母菌和糖化酶菌,延缓发酵过程,降低酒精产量和质量。 一、症状(主要危害薯苗、薯块,不危害绿色部分) 苗期症状:茎基白色部分产生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黑斑,后逐渐扩大,环绕苗基部形成黑脚状。地上部苗衰弱,重病苗死亡。湿度大时,病部可产生灰色霉状物,后期病斑丛生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生长期症状:多在薯块上的伤口处产生黑色斑块,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稍凹陷,病部组织坚硬,病斑下层组织墨绿色,病薯变苦,病部生有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贮藏期症状:多发生在伤口和根眼上,初为黑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膏药状病斑,稍凹陷。病斑上可产生灰色霉状物或散生黑色刺状物,顶端常附有黄白色蜡状小点。 病 害 症 状 二、病原 分类地位: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属子囊菌门长喙壳属真菌。 病原形态:菌丝体初无色透明,老熟后深褐色或黑褐色,无性繁殖产生内生分生孢子和内生厚垣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壳。 分生孢子无色,单孢,圆筒形或棍棒形。孢子可随时萌发出芽管,芽管顶端再串生次生内孢子,然后生成菌丝。 厚垣孢子暗褐色,球形或椭圆形,具厚壁。大量产生于病薯皮下,有较强的抵抗逆境的能力,需经过一段时间休眠后才可萌发。 子囊壳呈长颈烧瓶状,基部球形,颈部极长,称壳喙。子囊梨形或卵圆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排出孔口,聚集成黄白色蜡状物。子囊孢子无色,单胞,钢盔形。 图4-1 甘薯黑斑病菌 1.分生孢子; 2厚垣孢子; 3.子囊和子囊孢子; 4子囊壳 生物学特性: 病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温度范围为9-36℃,适温25-30℃。 三种孢子的形成对温度要求不同。分生孢子在较低的温度下(10℃,30天)形成,厚垣孢子在较高的温度下(15℃;8天)形成,子囊孢子的形成要求更高的温度(15℃,15天;20℃,4.5天)。致死温度为51~53℃。生长最适pH6.6。 三种孢子在薯汁、薯苗茎枝、1%蔗糖溶液中或薯块伤口处易萌发,但在水中萌发率很低。 寄生范围:薯黑斑病菌为同宗结合真菌,易产生有性态。种内包括很多株系,形态相似但有高度寄生专化性。在自然情况下,主要侵染甘薯,人工接种能侵染月光花、牵牛花、绿豆、红豆、四季豆、大豆、橡胶树、椰子、可可、菠萝、李子、扁桃等植物。 三、侵染循环 病菌以子囊孢子、厚垣孢子和菌丝体在薯块或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在田间7-9cm深处的土壤内,病菌能存活2年以上。带菌种薯和秧苗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其次是带有病残组织的土壤和肥料。 侵入途径:黑斑病菌寄生性不强,主要由伤口侵染。甘薯收刨、装卸、运输、挤压及虫兽伤害造成的伤口是病菌侵染的重要途径,也可从根眼、皮孔等自然孔口及其它自然裂口侵入。 传播: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田间主要靠种薯、种苗、土壤、肥料和人畜携带传播;收获、贮藏期,病菌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金顺电子材料产业园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VIP
- 化工原理练习与答案.doc
- (正式版)D-L∕T 801-2010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docx VIP
- 《心理危机与日常调适:写给少年们的10封信》随笔.docx VIP
- 〖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docx VIP
- 2025年中考英语听力技巧与策略教学+课件.pptx VIP
- 辽2015J601 楼梯标准图集.docx
- 景观桥亮化施工方案.docx
-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总结ppt(11种方法举例)-.docx VIP
-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