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大師周敦頤.ppt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學大師周敦頤

理學大師周敦頤 ※原名敦實,因避宋英宗諱改名敦頤,字茂叔 。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 ※生於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卒於1073年(宋神宗熙寧六年),謚號元,稱元公。 ※曾建書堂於廬山之麓,堂前有一溪,以家鄉之濂溪命名,書堂因而取名為濂溪書堂,晚年定居於此,後人因此稱為濂溪先生 。 壹、生平 十五歲:其父去世。(父周輔成,賜進士出身,官至賀州縣令。 二十歲:以鄭向(舅父)的蔭澤出身,試做主簿(主任秘書)。 二十四歲:調任洪州府寧縣主簿。 ◎軼事:有一久懸不決的疑獄,經他一次審訊,便立即分辨。任南安司理參軍時,因平反一冤獄,和上官力爭,上官不聽,他放下手版,繳還官狀,脫身便走。他道:「這樣官還做得的嗎?殺人媚人,我辦不到。」上官卒被他感悟。 生平(續) 二十八歲:調任南安郡司理參軍 三十四歲:郴(ㄔㄣ)州郴縣(今湖南郴縣)縣令。 ◎軼事:“至縣,首修學校,以教人”。 三十八歲:改授理寺丞,知洪州南昌縣 ◎軼事:1.任南昌知縣時,曾得大病,一晝夜不省人事,友人為他預備後事,檢視他的所有,只有一破爛的箱子,裡面錢不滿一百。清廉如此…… 2.宋史:「知南昌時,邑人知其能分辨分寧冤獄,惴惴憂恐。」 生平(續) 四十歲:合州判官 ◎軼事:在合州五年,與士大夫廣為交結,“士之從學者甚眾”。「事不經手,吏不敢決」 四十五歲: 虔州通判 四十八歲:永州通判 五十二歲:擢提點廣南東路刑獄。 「以洗冤澤為己任,行部不憚勞苦,雖瘴癘險遠,亦緩視徐按。」 生平(續) 五十五歲:移知南康軍 五十六歲:歸隱定居於廬山濂溪書堂。 他原住的營道有濂溪,後來遷居廬山蓮花峰下,居前也有一條溪,他懷念故里,就把這溪水稱為濂溪,世稱濂溪先生。 五十七歲:(次年六月)病死於此,終年五十七歲。 ※縱觀周敦頤的政治生涯,始終是地方官吏,如主簿、縣令、州判官、知州參軍等,並不顯達…… 貳、著作 《太極圖說》、《易通》(又名《通書》)、《愛蓮說》、《拙賦》等。 其中以《太極圖說》和《易通》之影響為大,體現了宋明理學的思想基礎,周敦頤因此被追認為“得聖賢不傳之學”的理學開山祖師。 參、人生觀 不求顯達 喜愛自然、追求無欲的生活 1.對於天地萬物好像有一種冥契;窗前的草從不剪除,問他為什麼?他說:「這與自家意思一般。」 2.他教學生,每令「尋孔顏樂處」,體認孔子、顏回「所樂何事?」《通書?顏子》:「夫富貴,人所愛也,顏子不愛不求,而樂乎貧」 以「君子」自居 肆、評價 黃山谷(庭堅)形容他的性格道:「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廉於取名,而銳於求志;薄於徼福,而厚於得民;菲於奉身,而惠及煢嫠;陋於希世,而尚友千古。」 他自己的詩:老子生來骨性寒,宦情不改舊儒酸。停杯厭飲香醪水,舉著半餐淡菜盤。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贏得夢魂安。故人欲問吾何況,為道春陵祇一般。 評價(續) 有一位老者初時跟程伊川同學,總不領悟,便扶杖去訪濂溪。濂溪說:「我老了,須把道理講清楚。」便留他對床夜話。過了三天,此人忽覺恍有所得,自言如頓見天的廣大。再去洛陽看伊川時,伊川刮目相看,問道:「你莫不是從周茂叔那裡來嗎?」 伍、周敦頤Vs理學 中華思想史發展過程簡介 春秋戰國時期 (百家爭鳴,而其中又以儒、道、墨、法四家對後世影嚮最大。 )??漢武帝時,武帝罷絕百家,獨尊儒術 ??魏晉時期由於政局混亂,人民生活流離,於是都紛紛趨向道家學說(玄學:儒、釋道)??唐代,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得到並行發展。 ??宋朝學者在研究儒家經典時,亦受到三家融洽的影嚮,於是出現了宋明時的理學。 ??清代就以考據學為主,提倡經世致用之說。 何謂理學 ? 1.東漢以來,學者治經專重訓詁、考據,希望有補秦火焚書後之殘篇斷簡。 2.宋代,學者已厭煩鑽研此道,宋儒解釋儒家經典,著重在闡揚義理,故有「理學」之稱。 理學開山祖 1.北宋真、仁二朝皇帝統治期間,出現了一批承接韓愈“道統說”的學者。他們在學風上不重訓詁而重義理,而是借用儒家經典來發動建造自己的精神革命。而周敦頤堪稱首位起來闡發心性義理之學的人。 2.周敦頤死後,隨著程頤、程顥對他哲學的繼承和發展,他的名聲也逐漸顯揚。南宋時許多地方開始建立周敦頤的祠堂,人們甚至把他推崇到與孔孟相當的地位,認為他“其功蓋在孔孟之間矣”。 北宋五子 宋明理學發達,人材輩出,北宋時著名理學家有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諸人,稱為「北宋五子」。 程門立雪:尊敬老師,誠懇求學 1. 《宋史.楊時傳》,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2.進士楊時,爲了豐富自已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爲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鑽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

文档评论(0)

cynthia_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