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摘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摘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摘要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摘要;第一章毫针刺法;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爪切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常用的行针手法:1、提插法;2、捻转法;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一)中风病;1、半身不遂:取穴:百会、凤池、曲池、外关、合谷;2、口角歪斜:取穴:颊车、地仓;(二)头痛;1、按头痛部位分经治疗;取穴:太阳头痛(后枕痛):天柱、凤池、后溪;少阳头痛(侧头痛):率谷、悬颅、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摘要 第一章 毫针刺法 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爪切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夹持进针法。 常用的行针手法:1、提插法;2、捻转法 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 (一)中风病 1、半身不遂:取 穴:百会、凤池、曲池、外关、合谷、环跳、足三里。 2、口角歪斜: 取 穴:颊车、地仓。 (二)头痛 1、按头痛部位分经治疗 取穴:太阳头痛(后枕痛):天柱、凤池、后溪 少阳头痛(侧头痛):率谷、悬颅、外关 阳明头痛(前额痛):上星、印堂、合谷 厥阴头痛(颠顶痛):百合、前顶、太冲 针刺时异常情况:1、晕针 2、滞针 3、弯针 4、断针 5、血肿 6、气胸 第二章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隔物灸、悬灸两大类。 (一)隔物灸: 1、隔姜灸(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4厘米,厚约0.3—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 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柱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烧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柱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 2、隔盐灸 3、隔蒜灸 (二)悬灸:1、温和灸 2、雀啄灸 3、回旋灸 4、温盒灸 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 (一)感冒:取穴:凤池、大椎、曲池、合谷、尺泽。 (二)腰痛病:取穴:腰部压痛点、腰夹脊穴。 配穴:肝肾不足者加肾俞、志室。 艾灸的禁忌症: 1、中暑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咳血等忌用艾灸疗法。 2、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第三章 拔罐疗法 拔罐方法有火罐法,煮罐法,抽罐法等,其中火罐法最为常用。 在具体运用火罐时,还有留罐、走罐、闪罐、刺血(刺络)拔罐等方法。拔罐疗法适应症有: 1、感冒:取穴: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 2、腰痛病:取穴:取腰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 第四章 刮痧疗法 刮痧手法分类如下:1、按力量大小分类(一)轻刮法 (二)重刮法 2、按移动速度分类(一)快刮法 (二)慢刮法 3、按刮痧方向分类(一)直线刮法(二)弧线刮法 4、按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一)磨擦法(二)梳刮法(三)点压法(四)按揉法(五)角刮法(六)边刮法 刮痧疗法适应症:感冒、项痹病、肩凝症、腰痛病、痤疮落枕、腰肌劳损 感冒刮痧头部的治疗方法:术者一手呈八字扶持患者前额,保持头部相对稳定;另一手握刮痧板,首先刮拭头顶部正中督脉行区域,从头顶部的百会穴向前额方向刮拭,每一侧刮拭10—20次为宜,然后刮拭头顶部双侧膀胱经循行区域,刮拭的力量和次数同正中部位。 第五章 穴位贴敷疗法 (一)辨证选穴用药(1)辨证取穴(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3)局部选穴(4)远端取穴 (二)贴敷方法1、贴法2、敷法 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 (一)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肺胀等肺系疾病。贴敷时机以每年夏 季,贴敷方法:取俞、心俞、膈俞3对背腧穴。 (二)感冒擦太阳穴、迎香、合谷穴。 (三)口疮吴茱萸贴敷涌泉穴。 (四)面瘫病取穴侧颊车、地仓。 第六章 耳压疗法 常用耳压方法:(一)强刺激按压法 (二)弱刺激按压法 耳压疗法的适应症:(一)牙痛:取穴:口、屏尖、颌、牙、神门。 (二)胃脘痛病:取穴:胃、十二指肠、大肠、小肠、神门。 (三)不寐:取穴 :皮质下、神门、心、交感。 第七章 推拿疗法 一、基本技术:1、揉法2、推法3、按法4、拿法、5、点法6、拍法7、摇法8、拔伸法 推拿常见的疾病:项痹病、急性腰扭伤、腰痛病、肩凝证、膝痹病、踝扭伤 第八章 熏蒸疗法 一、基本技术:1、淋洗法 2、全身熏洗,局部熏洗,手熏洗法,足熏洗法,坐浴法 3、热罨法 常见病的熏洗疗法:湿疮、脚湿气、踝缝伤筋、跟痛症、肘部伤筋、四肢骨折后遗症、冻疮、不寐 常用的中成药:1、解表剂:九味羌活丸、感冒清热颗粒、银翘解毒片、防风通圣丸。2、祛暑剂:藿香正气水(丸)。3、泻下剂:麻仁润肠丸4、清热剂:黄连上清丸(片)、牛黄解毒片、双黄连合剂、银黄颗粒、板蓝根颗粒、护肝片。5、温里剂: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6、止咳、平喘剂:通宣理肺丸、蛇胆川贝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7、开窍剂:清开灵颗粒。8、扶正剂: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归脾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金贵肾气丸、消渴丸、生脉饮。9、安神剂:天王补心丸。10、止血剂:槐角丸。11、祛瘀剂:复方丹参片、丹参注射液。12、理气剂:逍遥丸、元胡止痛片、三九胃泰颗粒13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