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的思维概述--教育现象为例2绪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类学常用视角小结 --以“人类为何会有教育活动”为例的分析 1.文化生态学视角 该视角的基本观点? 人类生物体、文化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文化 自然环境 人类生物体 1 2 3 4 5 6 注意:因果反馈环的思维 猿类直立行走的意义 猿类直立行走的意义 直立行走使人聪明 人类为何会有教育活动:文化生态学视角 ……远古时,撒哈拉以南的雨林 → 树栖灵长类猿类; 约500万年前,气候更爽干,东非峡谷变深→其东部雨林少,干旱草原广布(环境变化) → 猿类下树直行(此也利于寻食、使工具、搬运、观敌情、避高温吸爽气,姿势更美), →适应双足行走 ,但脑量增大,骨盆口变小 → 产道变窄 → 婴儿早降生,体弱无能 (生理变化)→ 人类近祖不得不花更多时间来养育和照看婴幼儿 → 婴幼儿发展机能,也更加社会化(学习文化) 在文化模式上更像他们的父母→教育。 (能动应变) (Wilford,1995) 请理解: (1)尊重自然的教育,与天人合一的意义。 生物适应和文化适应,二者孰更容易? (2)本土知识的价值。 为何要保持文化多样性? 2. 历史流变视角 该视角的基本观点? 今天义务教育为何未足够的以人为本:历史人类学视角 普鲁士的有关故事? 福柯的观点-- 私塾与今日中国中小学相似处? 私塾与今日中国中小学相似处? 请理解: (1)文化相对稳定,绝对变迁,流变有源,但变未必好. 列宁: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2)发展人类学:人类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 发展教育,不是照搬发达他者的模式。 (3)了解文化,田野工作是不够的。 3. 象征视角:符号与意义 该视角的基本观点? 我国应试教育模式顽固的原因? 古代:读书 = 光宗耀祖 当代:孩子上学 = 师长政绩 文凭主义害人 广州市某小学今年“小升初”真题选 根据下列数学表达,猜出五个成语: 第一题:20除以3, 第二题:1除以100或百分之一, 第三题:9寸加1寸等于1尺, 第四题 第五题:1、3、5、7、9, 您能猜出来这五题对应的都是什么成语吗? 答案 (1) 20除以3,得数无限接近6.6666……,所以这题答案是“陆续不断”,或“六六大顺”、“川流不息” (2) 1除以100或百分之一,就是“百里挑一”; (3) 9寸加1寸等于一尺即是“得寸进尺”; (4) 答案是“七零八落”; (5) 1、3、5、7、9中无双数,所以答案是“举世无双”或“天下无双”。 4. 结构视角:个体与社会 人是文化产物,在不同差序格局中有其角色和地位。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能改变自己地位和角色。 为什么? 布鲁纳:文化辩证性理论 文化既为特定社会人们提供历史地形成的基本规范或“守则”,即公共的生活方案; 它又能对冲突性、对立性行动加以妥协和包容,并进一步使之可具理解性和社会化。 布鲁纳:《故事的形成:法律、文学、生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P.77 M.福柯认为 各种政治、经济和刑罚的机制所关注和影响的最终材料都是人的躯体。 因为,无论是生产、统治还是其他各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机制,从根本上看,都取决于对人的躯体的成功征服,就是要使人的躯体经受各种有意或无意的训练,从而使之在不同程度上变得可驾驭、服从和有用。 P.布迪厄 所处场域--→习得贯习(文化) 统治文化的资本性--→社会结构…→不平等 学校体现统治文化…→ 再生产不平等 5. 最显著视角:全貌观与情景化 此视角的基本观点? 该视角:针对其他现代学科的局限 1. 线性思维(linear thinking) 2. 原子主义:部分优先 3. 化约主义(还原论),即把一个问题仅仅简化成可观察和可控制的几个因素或变量。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