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2017年高三年级上学期周考历史检测题三副本.docVIP

高级中学2017年高三年级上学期周考历史检测题三副本.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2017年高三年级上学期周考历史检测题三副本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2017年高三年级上学期周考历史检测题三 1.(2015-2016学年人民版高一必修1练习历史试卷)“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表明,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是天下的共主,而当时的各诸侯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说法错误,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也不符合史实。D项观点错误,排除。材料表明,秦汉以后的皇帝是天下的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即皇帝独揽大权,包括任免官吏的权力,故B项正确。ks5u 2.(2017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这反映出( ) A.农业发展迅猛 B.分封制度崩溃 C.郡县制度形成 D.官吏待遇下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官吏报酬以土地形式是古代分封制下的产物,而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实行地方行政改革,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反映的是分封制的崩溃,故B项符合;A项中的“迅猛”不符合实际情况,只能说“有一定的发展”,且材料中反映的是政治上的变革,故排除;C项是干扰项,材料只是谈到官吏待遇的变化,没有谈郡县制的形成,且郡县制真正形成于秦朝时期,故排除;以粮食为标准不等于官吏待遇下降,故D项错误。 3.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行省制 C.郡国并行制 D.分封制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无法以枝叶护本”。汉初实际上是部分恢复了分封制,又承袭了秦郡县制,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故答案选C。A是秦朝的制度,B是元代的制度,D是西周时的制度,皆与题干不符,排除。 答案 C 4.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B  )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B.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 5.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 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解析 B、D两项与“地方行政”关系不大,可排除,汉、唐、宋在地方均推行郡县制为主的行政设置,A项排除,答案为C。 答案 C 6.《数字报刊》一文提出:“同时代的历史人物乾隆与华盛顿如果见面了,谈三权分立,双方会打起来,谈文字狱,他们会打得更凶……。”乾隆与华盛顿出现分歧从文明史观视角看源于(  )。 A.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 B.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差异 C.两人人生经历的差异 D.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 解析 D项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史实,B、C两项内容从属于A项内容的内涵范畴,故选A。 7.中共中央驻地曾有多次转移,某同学探究这一专题时得出了以下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 A.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抗日战争向解放战争转变 C.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 D.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 【答案】C 8.“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在这一誓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  ) A.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答案】C 9.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 A.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红军长征的胜利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国共两党处于对峙状态,A项有误;“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中国化命运”理解为革命道路的中国化,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符合题干所表

文档评论(0)

cynthia_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