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专家指导性方向性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炭行业专家指导性方向性论文.

高应力软岩巷道耦合支护研究——柏建彪发布时间:2016-02-26 目的    随着矿井开采向深部延伸,一次支护难以控制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的长期流变,通常需要进行二次支护。但解决二次支护在时间和强度上与围岩变形之间的耦合问题十分困难,本文利用FLAC2D数值计算软件中的指数蠕变模型,研究高应力软岩巷道二次耦合支护问题。 方法    利用FLAC2D数值计算软件中的指数蠕变模型,研究高应力软岩巷道二次支护与围岩变形之间的耦合问题。首先,根据试验巷道生产地质条件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并根据现场矿压观测数据,采用反分析法,确定模型中各力学参数。模拟过程中每一计算步所需时间设为100 s,并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即一次支护计算平衡后,再分别计算二次支护时间、支护强度等对围岩蠕变速率的影响规律,进而分析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应力与位移的时变规律、以及该时变规律与二次支护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果   从数值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试验巷道一次支护后:变形初期(0~10 Ms)围岩移近速度比较剧烈,稳定后围岩移近速度约为0. 08 μm/ s(即6~7 mm/ d),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同时也表明一次支护不能保证巷道的稳定。应力演化与围岩移近速度具有相似的时变规律,一次支护后1.5~2 Ms(即415~555 h),巷道周边应力与围岩变形速度都逐渐趋于稳定,说明应力与围岩变形速度稳定的时间基本一致,若二次支护过早(小于1 Ms),巷道处于应力演化与围岩变形的剧烈影响期,二次支护难以抵抗强大的变形压力。二次支护后:二次支护滞后时间为200 h时,围岩的蠕变速度最大,随着二次支护时间的延长,围岩蠕变速度逐渐减小,600 h时达到最小值,这与巷道周边应力和围岩移近速度稳定的时间段非常接近,合理的二次支护时间应处于应力与围岩移近速度趋于稳定的时间段附近。随着二次支护强度的提高,围岩平均蠕变速度逐渐减小,但支护强度超过0.25~0.30 MPa后,蠕变速度基本保持不变,高应力软岩巷道存在一个合理的二次支护强度范围,超过该强度范围巷道围岩蠕变速度不会有明显降低。注浆加固范围对围岩蠕变速度的影响规律类似支护强度的影响规律,超过一定加固范围后蠕变速度变化不明显,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条件,试验巷道二次支护强度应在0. 25~0. 30 MPa之间,注浆半径不应小于3 m。 结论    基于FLAC2D指数蠕变模型得到的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巷道周边应力与围岩移近速度稳定的时间基本一致,若二次支护过早(小于1 Ms),巷道处于应力演化与围岩移近的剧烈影响期,二次支护难以抵抗强大的变形压力。在巷道周边应力和围岩变形速度趋于稳定时进行二次支护,围岩蠕变速度最低,针对试验巷道,合理的支护强度应在0. 25~0. 30 MPa之间,注浆加固半径不应小于3 m。 现场矿压观测表明,采用指数蠕变模型得到的二次支护强度范围,在围岩变形速度稳定时进行二次支护,可以使二次支护在时间和强度上与围岩变形实现耦合,有效控制了高应力软岩巷道的强烈变形、保持了巷道长期稳定。 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系统及其在深部巷道中的应用——康红普发布时间:2016-01-19目的   随着开采深度、广度和强度的不断增加,煤矿出现了大量复杂困难巷道。虽然高强度锚杆支护已成为煤矿巷道首选的支护方式,且在一般条件下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但对于深部及复杂困难巷道,高强度锚杆支护效果差,成本高,不能满足巷道支护要求。本文在研究深部及复杂困难巷道支护理论的基础上,开发高预应力、强力锚杆支护系统,以期为深部巷道提供有效的支护技术。 方法   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特征、预应力锚杆支护的主要作用、锚杆预应力及其扩散对支护效果的作用、预应力锚杆支护系统的临界支护刚度和锚杆支护系统的延伸率等。在理论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开发高预应力、强力锚杆组合支护系统,包括强力锚杆、强力钢带及强力锚索系列材料。最后,进行深部巷道支护井下试验。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确定锚杆支护形式与参数。进行矿压监测与支护效果评价,验证支护理论的正确性与支护技术的有效性。 结果   (1) 深部及复杂困难巷道锚杆支护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锚固区围岩离层、滑动、裂隙张开、新裂纹产生等不连续的扩容变形,使围岩处于受压状态,抑制围岩弯曲变形、拉伸与剪切破坏的出现;合理的支护形式是:大幅度提高支护系统的初期支护刚度与强度,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完整性,尽量减少围岩强度的降低;同时,支护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延伸率,允许巷道围岩有较大的连续变形,使高应力得以释放。(2) 锚杆预应力及其扩散对支护效果起决定作用。根据巷道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预应力,并使其实现有效扩散是支护设计的关键。锚杆托板、钢带与金属网等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