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木兰诗1[10木兰诗1[10木兰诗1
一、“以” 的用法 (一)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把”“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2.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4.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 A.屠惧,投以骨,庞然大物也,以为神(以:把) B.“能以径寸之木”,“醒能述以文者”(以:用) C.“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天下之所顺”(以:凭借) D.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以:根据) E.以弱为强——(以:由、从) F、不以物喜;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G、咨臣以当世之事;悉以咨之(拿) (二)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3.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相当于“着”、“地”等,可不译。 4.表示目的关系,译作“来”、“用来” “以便”; 5.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 6.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如: A、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用来 ) B、以伤先帝之明 (以:以致) C、以光先帝遗德 D、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三)、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 1、皆以美于徐公。 2、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四)、特殊用法: 1、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2、助词 :无意 如:“有以异乎” 3、相当于“而”:如,醉则更相枕以卧 二、“而”的用法 (一)、表顺接关系的连词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 3.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②面山而居。 ③默而识之(《论语十则》)④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二)、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2.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学而不思则罔 (三)作代词。同“尔”,译为“你的”。 三、“之”的用法 (一)、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 相当于 “的”,是定语的标志。例如: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③水陆草木之花。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⑤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爱莲说》 ③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音节助词)。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陋室铭》) 5、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如:马之千里者。 (二)、作代词用: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们)、“它”(它们)。有时也活用作第一人称。如: A、具答之。B、亲戚畔之C、彼竭我盈,故克之 D、又数刀毙之。 E、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F、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I、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K、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用作第一人称,我 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 ①渔为甚异之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三)、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如: ①辍耕之垄上。 ②送杜少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模拟检测:专题5_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doc VIP
- Unit6大单元教学整体单元分析课件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ppt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跨学科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docx
-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电预热安装施工工法(技术方案).pdf VIP
- 2014造口治疗师培训个案发展计划及产品册造口学校.pdf VIP
- 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制度.doc
- 2026年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完美版.docx VIP
- 2024年9月8日贵州省黔西南州州直遴选(事业单位考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VIP
- 2025年兵棋章节答案.docx VIP
- 酒店工程部计件量化方案(3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