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5同步教学课件:15 陈情表 .pptxVIP

粤教版语文必修5同步教学课件:15 陈情表 .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 陈情表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1)积累“日薄西山”“茕茕独立”“皇天后土”等重点词语;(2)赏析本文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2.(1)掌握重要的文言句式和相关文化常识;(2)结合作者的身世和时代背景,探究本文的写作目的,深入理解“孝”的内涵。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连线作者李密(224—287),字令伯,三国时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为人刚正,有文名和辩才。先在蜀国历任郎官,曾出使吴国。后在晋朝做过尚书郎、州大中正,因不合权贵之意,降为汉中太守,最后被免官,卒于家。《文选》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世称《昭明文选》。《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总集,收录了先秦至齐梁七八百年间的诗文辞赋,不选经、子,史书也只略选“综集辞采”“错比文华”的论赞。表,奏表,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2.写作背景西晋王朝初年,武帝为了安抚、吸引蜀汉的士族倾心于晋朝,对蜀汉的旧臣采取了笼络收买的怀柔政策;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为官,或征召他们到京城洛阳任职。晋武帝立太子,下诏聘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身世坎坷,父早亡,母改嫁,靠祖母抚养成人。他一方面因祖母年高,无人奉养,要竭尽孝心,不肯应命;另一方面作为亡国之臣,忧于司马氏集团的内部矛盾,顾虑多多。于是,他写了这篇《陈情表》,借祖母病老,无人奉养为由,婉言要求暂缓赴任。真情可鉴,晋武帝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在生活上给予他比较优厚的待遇。待刘氏死后,服丧期满,李密才出仕晋朝。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5.词类活用(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名词作状语,在外面、在家里)(2)臣具以表闻(使动用法,使……听说)(3)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作者在第1段是怎样陈述衷情的?提示:作者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来概括坎坷的命运,然后以“慈父见背”“舅夺母志”讲述自己幼年丧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接着以“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写家中人丁衰微,以“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写祖母多病,以“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作者说得凄切动情,以使晋武帝准许自己的奏请。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2.作者在第2段叙述了哪些“沐浴清化”的内容?是怎样陈述既想“奉诏奔驰”又想“苟顺私情”的两难处境的?提示: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朝廷多次征召而自己却辞不就职,作者自然会想到这可能会引起皇帝的不满,于是本段一开头便歌颂皇帝,以使其平息心中之火,具体地列举了“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的事实,说明郡县和州司“催臣上道”“急于星火”之情,自己也“欲奉诏奔驰”,但因“刘病日笃”,家中无人侍奉刘氏,自己又是她唯一的亲人,因而无法远行。自己处于既想“奉诏奔驰”又想“苟顺私情”的“忠”“孝”两难的境地,感叹“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句句在理,处处合情,令人无法不信,这自然使皇帝减少了对自己不仕的疑虑。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3.请简述本文的思路。提示: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因“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的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晰,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如何看待李密的“忠”和“孝”?试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看法。提示:一是需要指出,作者愿意“尽节”于皇帝,是出于感恩图报的心理,不能跟报效国家同日而语。二是俗语说,忠孝不能两全。在有些时候,孝必须服从于忠,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参考答案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2.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提示:(1)不同意。李密反复强调孝亲,绝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以应诏的。读完全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2)同意。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谋杀篡夺取得天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