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莱阳市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备课 教师 照旺庄中心初级中学 年级学期 九下 单元 第一单元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2014.9 课题 捕蛇者说 学情 分析 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识拼音 不能根据拼音写汉字,不能给汉字注拼音;有些同学古诗会背但不会写,或写不正确;至于改病句做过练过考过再考还是做不正确。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学生在做相关内容的选择题时错误率高。 阅读能力不强 阅读短文,许多学生不能从文中提取正确信息,学生的语言的概括能力不强,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至于赏析句子,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教给的方法进行答题。 作文水平不高 从作文批改的情况来看,较多学生作文的字数不足,文章的段落少,语句不够通顺,中心不明确,有的同学作文只是从阅读短文中抄些内容,甚至个别同学一个字也不写,写作态度极差。 教材 分析 《捕蛇者说》选自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柳宗元被贬官永州司马时写的一篇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罪行的文言文。本文主要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鲜明,意蕴深刻。 学习 目标 一、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理解对比的写法。? 三、了解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及老百姓的痛苦生活,从而增强对新社会的热爱。? 重点 难点 重点:学习译读的方法,理解并积累文言字词 难点:了解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及老百姓的痛苦生活,从而增强对新社会的热爱。? 教学 方法 点拨法、圈点勾画法、自主合作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 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学参考书、课程标准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 激趣 二、 朗声 三、(解文) 知识梳理 四、 润心 五、 举隅 同学们,“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 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师板书课题,作者] 写作背景、文体介绍 柳宗元因王叔文关系,被贬为永州作司马。在永州近十年,写了不少文章。我们过去曾读过的《小石潭记》就是当时写的《永州八记》之一。今天学的《捕蛇者说》一文也是那一时期所写的。   柳宗元受到排挤,贬居永州,在政治上很不得意,但困苦的生活经历和黑暗的社会现状,加深了他对现实的认识,使他对人民的疾苦有所同情。 1、教师正音,学生注音标记 2、教师提问,听学生朗读 3、组织学生齐读 1、指导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翻译,识记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对文段进行翻译,作好记录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标注重点实虚词 为、已、赋、入、岁、若、毒、生等一词多义 通假字学习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识记四类重点实虚词,注意积累,并联系之前学过的词义,完成知识梳理 1、作者为何要引用孔子的话? 2、本节中哪一句能点明文章的主旨 3、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这表明作者有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文本思想感情的把握,明白作者写作意图,并产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同情,深刻理解封建社会赋税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理解“苛政猛于虎”的深刻意义。 对比手法的运用,以第四段为例,指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对比关系,理解对比修辞的作用。 阅读文本,拓展到课外。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晋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②执而鞭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观察图片后作答 学生认真听读 学生书写、掌握 3、学生根据指导,自己大声朗读两遍以上。 学生个读、听读 学生齐读 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