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4材料的光学性能7分析
12.3 光和固体的相互作用 2)微观:光与固体中的原子、离子、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a) 电子极化:光中电场分量与传播过程中的每一个原子都发生作用,引起电子极化。 折射的本质: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同时光波速度减小,导致折射。 b) 电子能态的改变:光子被吸收和发射,都可能涉及到固体材料中电子能态的转变。 12.3 光和固体的相互作用 3.材料的折射率及其影响因素 概念 折射:光遇到一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传播速度与波长发生变化,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发生变化。 折射率: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速度之比 相对折射率: n1, 原因:光与原子作用导致电子极 化,使光速变慢。 12.3 光和固体的相互作用 一些透明材料的折射率 12.3光和固体的相互作用 2) 材料折射率的影响因素 a) 材料元素的离子半径: 由于在无机材料这样的电介质中,μ=1,ε≠l 材料的折射率随介电常数增大而增大 离子半径增大时,其ε增大,因而n也随之增大 12.3 光和固体的相互作用 2) 材料折射率的影响因素 b) 材料的结构、晶型: 非晶态和立方晶体结构:一个折射率(均质介质) 其它晶型 :两个折射率-寻常光折射率n0和不寻常光折射率ne (非均质) 当光沿晶体光轴方向入射时,只有n0存在,与光轴方向垂直入射时,ne达最大值,此值是为材料特性。石英的n0=1.543,n e=1.552;方解石的n0=1.658,ne=1.486;刚玉的n0=1.760,ne=1.768。沿着晶体密堆积程度较大的方向ne较大。 C) 材料的内应力:有内应力的透明材料,垂直于受拉主应力方向的n大,平行 于受拉主应力方向的n小。因此产生双折射。 测定材料中内应力的大小,可采用测定双折射的光程差的大小。 d) 同质异构体:高温时n小,低温时n大。 12.3 光和固体的相互作用 例:一束在钠钙玻璃中传播的光线到达了玻璃-空气界面:试推导用于表达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函数关系的表达式;这个关系式是否用于所有的入射角? 12.3 光和固体的相互作用 3) 色散 a) 定义:材料的折射率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减小(或波长的增加)而减小的性质,称为折射率的色散。 在给定入射光波长的情况下,材料的色散为: 色散=dn/dλ b) 表示:色散系数νd,也叫阿贝数,这是最常用的数值 。 nD:是指用钠光谱中的D线(λD=589.3nm,黄色)为光源测出的折射率。 nF:是指用氢光谱中的F线(λF=486.1nm,蓝色)为光源测出的折射率。 nC:是指用氢光谱中的C线(λC=656.3nm,红色)为光源测出的折射率。 12.3光和固体的相互作用 3) 色散 c) 原理: 频率不同导致介质极化强度不同; 极化强度不同导致折射率不同。 d) 应用: 用不同牌号的光学玻璃,分别磨成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复合镜头,可以消除色差,这叫做消色差镜头。 注:折射率的大小与入射光波长有关。材料的折射率n 随入射光波长的降低而减小,所以,谈材料的折射率时必须指出所用的光的波长。一般常用nD来比较不同材料的折射率。 12.3 光和固体的相互作用 4. 材料的反射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当光从二种不同介质通过时,要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反射是电子吸收光子能量,由高能级又返回低能级时发射出的的电磁波。 当一束自材料1垂直入射到材料2上的光线,产生反射光线的比例R为反射率: 如果两种材料折射率相差很大,则损失很大。 为了减小反射损失:a)通过介质表面镀增透膜;b)将多次透过的玻璃用折射率与之相近的胶粘起来。 12.3 光和固体的相互作用 例:望远镜的透镜由多块玻璃组成,若光线沿垂直入射方向通过氧化硅玻璃(n=1.5), 进入高铅钠氧化硅玻璃(n=2.5),计算被反射的光线。 12.3 光和固体的相互作用 5.材料的透射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