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经济学基础导论汇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 研究的对象——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 主要目标——个体利益最大 宏观经济学 研究的对象——整个国民经济问题 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 主要目标——社会福利最大 二、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 经济学的萌芽 “经济”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在3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历史学家色诺芬(前430—前355)约于前387——前371年间写了《经济论》一书,在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它的原意是“家庭管理”。 色诺芬强调,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研究的是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财富不断增加。 我国古代汉语中原有的“经济”一词,具有“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的含义。19世纪后半期,日本学者翻译西方著作,借用古代汉语中“经济”这个词。我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最初是译“富国”“生计”等,后来,逐渐采用了“经济”这一译法. 古代经济学只是形成了经济学知识的某些要素,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古典经济学的创立 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个大经济学家,名叫亚当·斯 密(1723—1790),人们把他称作“经济学之父”。亚当·斯 密1776年出版一本书,名字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就是著名的《国富论》。 当亚当·斯 密写完这本书的时候,他在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献给女王陛下的一本书”!他说:“女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国家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呢?就做一个守夜人,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就去敲钟,入夜了看看有没有偷盗行为,这就是国家的任务。只要国家不干预经济,经济自然就会发展起来。 亚当·斯 密在书中提出这样一个理论,叫做“看不见的手”。他说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想到为了促进社会利益,他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实现自己的利益,都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的。但是当她真正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着他,其结果要比它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的效果要好得多得多。 什么是“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指的是个人利益,是市场机制,是价格机制。 斯密的故事 斯密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终生未娶。斯密小的时候,有一天妈妈带他到舅舅家去.把他放到门前.让他自己玩耍,妈妈就进到院子里去和舅舅说话。没想到这时来了一群吉普赛流浪汉,他们抱起孩子就跑,孩子大哭不止。他舅舅听到哭声就追了出来,一直追到二十英里以外的一个大森林时,这群流浪汉发现有人紧迫不舍,就把这孩子放下,逃跑了。舅舅把他抱了回来。 当他创造了经济学,成为这样一个伟大经济学家时,传记中这样写道: “他的舅舅幸运地为世界挽救了一个天才,正是这样一个天才创造了经济学;否则这个社会将多了—名算命先生,少了一个经济学家。” 斯密之所以能成为经济学家,是因为他从小生长在一个小渔村,那里有一个码头。由于贸易的发展,这个小渔村变成了—个中等城市。船员们出海回来就坐在那里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谈论着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以及他们在世界各地看到的问题。斯密发现了贸易对于一个国家、对于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斯密14岁就进了格拉斯哥大学,17岁获得硕士学位。1746年又毕业于牛津大学巴特奥尔学院。他先在爱丁堡大学任讲师,1751年担任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第二年改任道德哲学教授。由于他高超的教学水平和智慧的思辩而远近闻名。 1763年,他辞去教授职务,担任布克莱希公爵(Duke of Buccleuch ) 的私人教师。年薪300英镑加旅费再加此后一年300英镑津贴,条件实在太优厚了。当他第二年陪着年轻的公爵从“英伦三岛”出发,踏上欧洲大陆时才发现,啊!原来英国是这么落后,欧洲经济如此发达。他们到了法国,去了德国,游历了欧洲,看到所有的—切。这期间,他结识了很多研究经济的学派。他拜访了重商学派.他们说商业创造价值;他拜访了重农学派,他们说农业创造价值。他自己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欧洲讲学两年半生涯结束后,斯密回到英国,1767年带着丰厚的报酬回到家乡。他十年闭门在家,思考着—个问题,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转动的呢? 经济究竟是怎么发展的呢? 思来想去,最后他终于发现,原来这个社会的转动靠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一个人在做事时,没有人想到社会利益,他想到的都是利已,是个人利益。但当他真正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拉着他,其结果要比他真正想要促进社会利益还好得多的多,他认为自己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转的真正内核。 新古典经济学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