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膜 分 离 8.1 概 述 膜技术用于生物质资源开发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取得间歇发酵可提高反应器效率15-80倍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比传统共沸蒸馏节能60% 生产装置总投资为传统分离方法总投资的40-80% 膜技术的工业应用 膜分离法实际上是一般过滤法的发展和延续。一般过滤法不是分子级水平的,它是利用相的不同将固体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 膜分离是分子级水平的分离方法,该法关键在于过程中使用的过滤介质:膜。 2、特点: 1)不发生相变,与有相变的分离相比能耗低。 如一个单级的水脱盐蒸发过程需能耗约2260kJ/kg,而反渗透过程在6.8Mpa、泵效率60%、水收率50%的条件下,仅需要28kJ/kg能量。 2)在常温下进行,适合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 3) 适用于许多特殊溶液体系的分离。 如大分子、无机盐、一些共沸物系的分离等。 典型的膜分离技术: 微滤(MF)、超滤(UF)、反渗透(RO)、 纳滤(NF)、渗透(D)、电渗透(ED)、 膜:固相、液相和气相膜。 特殊膜:液膜(LM)、渗透蒸发膜(PV)、气体分离膜。 压力驱动膜分离示意简图 分离范围 膜过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 超滤和微滤:利用膜的筛分性质,以压差微传质推动力,用于截留高分子溶质或固体微粒。 超滤:处理不含固形成分的料液,它是根据高分子溶质间或高分子与小分子溶质之间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别机械分离的方法。 微滤:用于悬浮粒的过滤,主要用于菌体的分离和浓缩。 2. 反渗透 促使水分子透过的推动力称为渗透压 操作压力:几十个大气压 适用于1nm以下小分子的浓缩 3、电渗析 利用分子的荷电性质荷分子大小的差别进行分离的膜分离法,可用于小分子电解质(例如氨基酸、有机酸)的分离和溶液的脱盐。 4、渗透气化 疏水膜的一侧通入料液,另一侧抽真空或通入惰性气体,使膜两侧产生溶质分压差。在分压差的作用下,料液中的溶质溶于膜内,扩散通过膜,在透过侧发生气化,气化的溶质被膜装置外设置的冷凝器冷凝回收。 发生了相变 适用于:高浓度混合物的分离,特别适用于共沸物和挥发度相差较小的双组分溶液的分离。 特点:能耗低、操作简单、装置紧凑并可按处理量改变等。 应用:合成氨弛放气中回收氢气,天然气中分离CO2、空气、有机蒸气或天然气的脱湿、燃烧废气中CO2的回收和燃烧废气脱硫等。 纳滤:截流分子量为几百至几千的物质; P=0.5-3.0 Mpa; 因为截流分子在纳米范围,故称为纳滤。 6、液膜分离技术 液膜就是悬浮在液体中很薄的一层乳液微粒,液膜由膜溶剂、表面活性剂、流动载体、膜增强添加剂组成。 膜溶剂: 成膜的基体物质、一般为水或有机溶剂。 表面活性剂:降低液膜的表面张力,对液膜的稳定性、渗透速度、分离效率和膜的重复使用有直接影响。 流动载体:选择性迁移指定溶质或离子,常为某种萃取剂。 液膜分离的优点 (1)分离过程中没有相变化,他不需要使液体沸腾,也不需要使气体液化。因而是一种低能耗,低成本的分离技术。 (2)分离过程一般在常温下进行,因而对那些需避免高温分离,分级、浓缩与富集的物质,如果汁,药品等,显示出其独特的优点。 (3)分离技术应用范围广,对无机物、有机物及生物制品等均可适用; (4)分离装置简单,操作容易,制造方便 。 液膜分离的应用 (1)水处理: ① 海水,苦咸水的淡化; ② 纯水,超纯水的制备; ③ 工业废水的处理; (2)元素的分离,富集; (3)金属,物质的分离,回收; (4)气体分离; (5)其他方面; 液膜分离装置 (1)乳化液膜分离 ①制备乳液 ②液膜萃取 ③破乳 (2)隔膜含浸型液膜 11、3 膜的种类及特性 1、膜的种类 (1)均质膜或致密膜 (2)微孔膜 (3)非对称膜 (4)复合膜 (5)离子交换膜 选择膜应考虑的因素: 分离能力、分离速度、抵抗化学、细菌和机械力的稳定性、膜材料的成本。 2、膜的结构特性 孔道结构:不对称膜(表面活性层和惰性层) 膜的孔道特性:孔径、孔径分布、空隙率 水通量:在一定条件下(一般压力为0.1MPa,温度为20℃)通过测量透过一定量纯水所需的时间来测定。 3、对膜材料的要求: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物化稳定性; 耐酸、碱、微生物;耐氧化。 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用膜最好为亲水性,以得到高通水量和抗污染能力; 气体分离,尤其是渗透蒸发,要求膜材料对透过组分优先吸附和优先扩散; 电渗析用膜特别要求耐酸、耐碱和热稳定性。 1)纤维素膜:应用最早,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膜材料,主要用于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在气体分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