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0503生态文明与“绿色湖南”建设分析
(1)领导谋略高远 “绿色”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绿色”是科学发展的实践诠释 “绿色”是治省理政的责任担当 1.统领统筹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四大建设 (2)明确目标任务 到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绿色生产特征日益凸显,绿色消费模式逐步形成,绿色文化氛围渐趋浓厚,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到2020年,初步建成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体系、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支撑体系、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体系、和谐共生的绿色文化体系和高效运行的绿色管理体系。 ——绿色湖南建设纲要 1.统领统筹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四大建设 (3)落实工作责任 建立和完善绿色湖南建设的工作责任制,把绿色湖南建设重点任务和部门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层层分解目标和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合作,确保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要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把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文化等发展指标,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定期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和跟踪督查,发布绿色湖南建设指标、公报,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1.统领统筹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四大建设 2.修复保护 ——着力解决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问题 (1)以湘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湘江治理任重而道远。可以说,湘江没有治理好,就没有绿色湖南目标的实现。目前一些河段污染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对沿岸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了影响。 《方案》涉及湘江流域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娄底、岳阳、永州8个市,明确了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阳水口山、长沙七宝山、郴州三十六湾、娄底锡矿山、岳阳原桃林铅锌矿等7大重点区域,提出了民生应急保障、工业污染源控制、历史遗留污染治理3大重点任务。通过5-10年的时间基本解决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重大问题,成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典范。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准 ●全国首个获国务院批准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 ●规划项目927个,总投资595亿元,规划期限2011年-2020年 ●力求2015年铅、汞、镉、砷等重金属排放总量在2008年基础上削减70%左右 建设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为构架,以湘、资、沅、澧水系为脉络的“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 巩固生态安全屏障 2.修复保护 ——着力解决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问题 (2)以提高绿化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 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 加强农田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 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 加强特定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 提升生态系统整体功能 2.修复保护 ——着力解决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问题 (2)以提高绿化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 保护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基因多样性。积极开展基础调查和科学研究,建立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加强南岭山区、武陵山区、洞庭湖区等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的保护和管理。规范野生物种和转基因种源管理,建立监测预警机制,预防和控制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禁止非法采集和猎捕重点保护物种。 保护生物多样性 2.修复保护 ——着力解决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问题 (2)以提高绿化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 有效控制扬尘 调整能源结构 治理汽车尾气 (3)以控制和削减污染物排放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减少工业排放 完善检测标准 2.修复保护 ——着力解决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问题 大气环境 影响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硫(SO2)。全省14个城市的降水平均pH值为4.78,酸雨平均发生率54.8%。 ——2011年湖南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3.优化结构 ——建立以绿色生产为特征的生产方式 绿色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约束条件下,以提高人类福利和社会公平为目的,既追求经济发展,又防止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不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风险和生态安全损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循环发展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医师访谈记录.pdf VIP
- Unit 4 School Life 第3-4课时Reading and Rriting 课件 中职高一学年英语高教版基础模块1.ppt
- 最新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doc VIP
- 医学临床三基(输血学)-输血免疫学基础(精选试题).pptx VIP
- 我们的大脑的教学课件.ppt VIP
- 洞察世间智慧:哲学伴随我成长课件.ppt VIP
- 超星网课《汽车之旅》超星尔雅答案2023章节测验答案.doc VIP
- 老年人继承法培训课件.pptx VIP
- 科学湘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第7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