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地名景观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永城市地名景观研究河南省永城市地名景观研究

河南省永城市地名景观研究 摘要:河南省永城市的地名景观来源于地域文化,凝聚了豫东地区的历史文化精神,也反映了永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本文从永城市的地名景观着手,来对永城境内的地名进行分析,发现永城市域内以自然景观命名的很多,突出了根植于中原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下的历史积淀与集聚性。同时永城市的地名景观在地域上表现出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关键词:地名景观;景观特征;永城市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是隶属于河南省省辖的一个县级市,距离商丘市区98公里。处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交汇处,永城被称为河南省的东大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历史悠久,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是河南省东引西进战略的桥头堡城市,河南省重点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生态建设市,河南省卫生城市。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华东工业的能源后方。 地名( Geographical Names, Place Names) 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是区别某一特定地理实体与其他地理实体的一种标志, 是历经千百年来时间的演变成为人们对某一地理空间范围固定的称呼。地名的形成不仅传承了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是对固定地域范围内历史过程和人文过程的记载。地名形成、发展与地表空间中固定区域所生活的人们的民族特质、地域气候、地域生态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地名的形成亦受到固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的发展条件、民风民俗,甚至与当地的物种分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对于地名的探讨不仅在于人文社会领域,同时亦可为地方区域管制、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地名景观 地名是人类文明出现以来,根据人们的观察、认识和需要,对于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理实体, 给以共同约定的语言文字的代号。地名表征的是地理实体,在不同的区域, 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文化及发展历史的不同,地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形成了独特的地名文化景观[1]。因此,地名往往能反映该地区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历史状况。 在地名景观框架下,地名、地名专名、地名同名和标准通名等称谓均是不同领域对地名的专称. 地名具有地理实体所特有的固定存在、标识方位和社会公用等三要素,因此,地名景观与区域文化紧密相连。  在地名景观概念中,地名是地理实体在地表分布的指示符号,是语言中专有名词的一部分,这是地名的表层结构;同时,地名可以反映特定区域内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社会发展现状与历史积淀,可称为地名的深层结构。地名的上述两层结构表现了地名的地名景观功能,即指位功能和文化功能。 永城市的历史特征 永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群聚居,周为犬丘,秦置芒、郎、犬丘三县,明帝改犬丘为太丘。晋为酂县,永城原名马甫城,据市志记载,隋大业四、五年间,淮河、汴河流域连遭大水,多数城池被水淹没。六年三月,隋炀帝乘龙舟顺汴河南下,一路上只看见马甫城安然无损,隋炀帝随口说到:“五年水灾毁多城,唯有马甫是永城。皇帝金口玉言,从此马甫城改为永城。永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置县。距今已有1398年的历史。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途经永城,避雨芒砀山,留下了夫子山和晒书台。秦朝末年,汉刘邦在永城芒砀山斩蛇起义,创立了千年帝业。汉丞相萧何在永城酂城制定中国第一部法典,留下了萧何造律台,造律台上层为商代堆积,下层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明代著名诗人李先芳,游商丘入永城途中写到:三月轻风麦浪生,黄河岸上晚波平;村原处处垂杨柳,一路青青到永城。宋代翰林宋玉留下了《过永城》的诗篇:行尽江南数十程,故园风物倍关情;枣花零乱槐阴合,一路清香到永城。 2.1永城的历史来源 表1 永城市的来源 时间 名称 西汉时期 于此设,治“建成县”、“酂县”、“芒县” 东汉时期 于此地改制更名为“临睢县” 隋时期 于此改制更名为“永城县” 1945年 于此更名为“雪涡县”、“雪枫县” 1949年 复名为“永城县” 1997年 国务院撤销永城县设立“永城市”(商丘市代管) 2.2永城市现在的行政管治 永城市现在主要由两个主城区(新城区和旧城区)、16个镇和1个乡组成,即:演集镇、城关镇、芒山镇、高庄镇、酂城镇、裴桥镇、马桥镇、薛湖镇、蒋口镇、陈集镇、十八里镇、太丘镇、李寨镇、苗桥镇、顺和镇、茴村镇、城厢乡、候岭乡、黄口乡、新桥乡、双桥乡、王集乡、卧龙乡、龙岗乡、马牧乡、酂阳乡、条河乡、刘河乡和陈官庄乡。 3.永城市的地名景观特征 3.1永城市地名景观的自然特征 地名景观的自然特征与自然环境有关,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2]。永城市属于黄淮海平原内的一部分,这里地形平坦,海拔低,是典型的平原区,

文档评论(0)

enxyuio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