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答案】 (观点一)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实干精神值得学习。(1)激情满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的目标;(2)乐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3)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 (观点二)陶行知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改造中国的理想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1)人民群众与三座大山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2)他认为“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显得过于简单化;(3)他的教育救国的构想过于理想化,脱离社会实际。 (观点三)陶行知既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值得学习。 (1)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2)要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应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再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很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浸”中的“浸”,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浸”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浸”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为,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子,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 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 1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子有悔大丈夫”。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王元《华罗庚》) “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可从正反两个方面确定阐述角度,注意既联系文本又自圆其说,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答案:观点一: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很有创造性。 ①“弄斧必到班门”,敢于与高手过招,才能得到对方的帮助和指教,进而提高自己;②“观棋不语非君子”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应主动指出来;③“落子有悔大丈夫”发现自己的研究有缺点要及时改正。 观点二:没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会造成对这些熟语的误解。 ①“班门弄斧”只是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善于藏拙,才能扬长避短;②比赛场上必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英语综合解析训练23.doc
- 高考英语综合解析训练24.doc
- 高考英语综合解析训练25.doc
- 高考英语综合解析训练26.doc
- 高考英语综合解析训练28.doc
- 高考英语综合解析训练29.doc
- 高考英语综合解析训练3.doc
- 高考英语综合解析训练27.doc
- 高考英语综合解析训练30.doc
- 高考英语综合解析训练32.doc
- 高考语文 3-10-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配套试题训练.doc
- 高考语文 3-10-3 筛选信息、分析综合配套试题训练.doc
- 高考语文 3-10-1 文言文阅读配套试题训练.doc
- 高考语文 3-10-4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配套试题训练.doc
- 高考语文 18-6 高考作文失误警示配套课件.ppt
- 高考语文 18-1 审题与立意配套课件.ppt
- 高考语文 18-5 开头与结尾配套课件.ppt
- 高考语文 15-2 散文配套课件.ppt
- 高考语文 3-10-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夯基础配套试题训练.doc
- 高考语文 3-10-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提素能配套试题训练.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