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荒漠地貌 由于缺水,风成为荒漠区最为频繁、普遍的地貌作用力,风沙地貌是荒漠地貌的主要组成部分。 风沙地貌:风对地表松散堆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 二、风沙作用 (一)风沙侵蚀作用: (二)风沙的搬运作用 风对地表松散碎屑物搬运的方式,以跃移为主,蠕移次之,悬移很少。对某一粒径的沙粒来说,随着风速的增大,可以从蠕移转化为跃移,从跃移转化为悬移,反之,也是一样。 1.沉降堆积:在气流中悬浮运行的沙粒,由于风速减弱,当沉速大于紊流漩涡的垂直风速时,就降落堆积在地表。 沙粒的粒径愈大,其沉速愈大,粒径愈小,沉速愈小。 2.遇阻堆积:风沙流运行时,遇到障阻减速,使沙粒堆积起来。 第二节 风沙地貌 风对地表松散碎屑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过程中,相应形成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一、风蚀地貌 风蚀作用只限于距地表的较低高度内,所以风蚀地貌在接近地面处最为明显。其主要的类型有: (一)风棱石与石窝(风蚀壁龛) 戈壁砾石迎风面长期风蚀后被磨光磨平后在瞬时大风中发生滚动,新的迎风面再次磨光磨平,两个或多个迎风面 间就形成风棱,即形成风棱石。 在陡峭的岩壁上,经风蚀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洞穴和凹坑,使岩壁呈蜂窝状外貌 ,形成石窝。 (二)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或水平节理和裂隙发育的岩石,特别是下部岩性软于上部的岩石,受到长期的风蚀,易形成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的岩石。 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经长期的风蚀,易形成柱状的岩石。 (三)雅丹 在极干旱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称为雅丹。 雅丹不是发育在基岩上,而是发育在河湖相土状堆积物上的。是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的垄槽地貌组合。 雅丹1 雅丹3 雅丹4 云南元谋的土林2 西藏 · 阿里的土林1 西藏 · 阿里的土林2 (四)风蚀洼地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吹蚀,形成宽广而轮廓不大明显的风蚀洼地。它们多呈椭圆形,自地面向下凹进很深。洼地的背风壁较陡,常达30°以上。 丹巴吉林沙漠 沙湖1 沙湖2 风蚀洼地 (五)风蚀谷和风蚀残丘 在干旱地区,偶有暴雨产生洪流冲刷地表,形成冲沟,冲沟再经过长期风蚀作用改造,加深和扩大成为风蚀谷。崎岖蜿蜒,宽窄不一,沿主要风向延伸,长达数十公里。 一个由基岩组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暂时水流的冲刷,以及长期的风蚀作用后,风蚀谷扩宽,原始地面不断缩小,最后残留成丘,称为风蚀残丘。 风蚀残丘 (六)风蚀城堡 在产状近似水平的基岩裸露的隆起地面,由于岩性软硬不一,垂直节理不发育,在长期劲风的风蚀作用下,被分隔残留的平顶山丘,远看宛如颓毁的城堡树立在平地上,称为风蚀城堡或风城。在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哈密西南就有典型的风城。 风蚀城堡 二、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是指被风搬运的物质(沙、粉尘和沙土等)在一定条件下沉积成的地貌。 (一)沙波纹 —沙波纹是沙地和沙丘表面呈波状起伏的微地貌(厘米)。 其排列方向与风向垂直; 在沙源充足的条件下,风速越大,沙粒粒度越大,沙波纹的间距也越大; 沙波纹形态在风力或风向条件改变后很容易变化; 在风力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沙波纹会逐渐向下风方向移动。 (二)沙堆 沙堆是风沙流遇到了障碍物(植被或地形变化时),就在背风面产生涡流,消耗气流的能量,引起风速的减小,在背风面沙粒就发生沉积,成为沙堆。 当风沙流的沙源不断丰富,水分条件又好,地面生长植物(常常是不连续的草丛和灌丛)时,便堆积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草丛或灌木沙堆。常见的有红柳沙堆、白茨沙堆等。它们在平面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 灌丛沙堆1 灌丛沙堆2 (三)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平面形状如新月。 沙丘纵剖面的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微凸而缓,坡度一般在10-20o之间;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一般在28o-33o左右,有时达36o 其高度都不大,一般为 1 ~ 5 m ,很少超过 15m;其宽度一般为长度的10倍。 在新月形沙丘背风坡两侧形成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成为新月形沙丘两翼,此两翼顺着风向延伸。 在迎风坡与背风坡连接的地方,形成弧形的脊,称为新月形沙丘脊。 新月形沙丘2 新月形沙丘的形成:新月形沙丘是从饼状沙堆到盾形沙丘再到雏形新月形沙丘演化而来的。 落沙坡 滑沙 (四)抛物线沙丘 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即沙丘两翼指向来风风向,迎风坡平缓而凹进,背风坡陡急呈弧形凸出,平面图形好像一条抛物线。 抛物线沙丘的形成植物起了很大作用。如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面,沙丘两侧边缘植物一般生长良好,从而阻碍了沙丘的移动,沙丘中部没有被植物固定的部分,在风力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pdf VIP
- 储能电气安装项目划分(1).doc VIP
- 苏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跨学科实践——乐器的调查与制作.pptx VIP
- 2025年全国招标采购专业技能大赛(地方组)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
- 200MWh储能电站安全预评价报告.doc VIP
- 2024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真题含答案详解【达标题】.docx VIP
- 2025年秋新人教版2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pptx
- 中国古代文学史2课件精讲9-10.pdf VIP
- 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PPT抗战胜利80周年党课课件.pptx VIP
-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