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居住区绿地规划

[主讲内容] 1、大气的组成; 2、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主要 成分 微量 成分 水 汽 固体杂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大气组成 主 要 作 用 干 洁 空 气 CO2 N2 O2 O3 、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对地面保温 大气的垂直分布 高度(千米) 温度(℃) 20 0 140 120 60 100 80 40 -100 -50 0 50 100 对流层 电离层(热层) 中间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1、划分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大气的运动状况的差异。 0 -100 -50 0 50 100 对流层 高度(千米) 温度(℃) 高度(千米) 思考:读图总结归纳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12 ②对流动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 0 -100 -50 0 50 100 对流层 高度(千米) 温度(℃) 高度(千米) 对流层的厚度: 随纬度变化 高纬度地区: 8—9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低纬度地区: 17—18千米 随季节变化 夏季较厚 冬季较薄 20 60 40 -50 0 温度(℃) 高度(千米) 思考:读图归纳平流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O3 ①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 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③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 中间层 范围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状况 平流层 对流层 平流层顶至85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下热上冷) 高空对流 热层主要特点 范围 中间层顶至800千米 气温变化 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 原因 氧原子吸收太阳紫外线。 热层 中间层主要特点 垂直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对 流 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温度大约降低0.6℃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近,受热越多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总结: 垂直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平 流 层 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有利于高空飞行 水汽、杂质极少,云雨绝迹,能见度好,气流平稳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高度约2000~3000千米)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离地面远,引力小 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拓展-----逆温现象 1、含义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不变化,或实际值高于理论值,气象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T实际温度 ≥ T理论温度(即正常温度)时,出现逆温 2、逆温的类型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1)辐射逆温 由于太阳辐射引起逆温的生消过程 (2)地形逆温: 在山谷与盆地区域,夜间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最大,气温降低最强烈,上层降温缓慢,从而形成逆温。 (3)平流逆温 千米 ℃ (4)锋面逆温 锋面附近,因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形成逆温

文档评论(0)

wend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