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的文明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砖瓦的文明史

砖瓦的文明史 湛轩业 梁嘉琪 早在1000多年前的五代时期,中国就有了精美的窑后砖雕作品,并施加彩绘,艺术水平之高,令后人赞叹。宋(金)、元、明、清时期的烧结砖瓦装饰艺术从皇家宫苑惠泽民间,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建筑文化。无论是西“陕帮”,南“徽商”,北“晋贾”的商贸、居室文化建筑群,也无论是北京的四合院府第,其上的砖雕作品构图新颖,刀工传神,工艺精湛,记述着天地万物,共生共荣;民间传说,可悲可欢,传递着无限真情,它充满着中华砖瓦文化活的灵魂,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古韵犹存。迄今中华大地上遗存的砖雕艺术有各种流派(京津派、黄土派、徽派、岭南派等等),争鲜斗艳,流光溢彩,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初,甘肃临夏砖雕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代的岭南砖雕已经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为当今世人称道。自从5500年前出现了现代形体概念上的烧结砖以及4100年前的烧结瓦,并使用了还原法烧制出青灰色砖瓦之后,中国古建筑成为了“凝固的音乐”、“流动的艺术”、“沉重的史诗”。 黄土派砖雕应是窑后砖雕的发源地,例如在甘肃灵台出土的窑前模制与窑后雕刻结合的唐代击钲伎乐砖雕、陕西彬县出土五代时期冯晖墓中的砖雕彩绘、陕西宝鸡出土五代时期秦王陵中的砖雕彩绘等。黄土派砖雕画面大气,粗犷,并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和发扬,如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将砖雕与中国传统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如今非常多的清真寺、回族民居建筑上都用砖雕装饰。明代之始,由于朝廷将陕西(当时含甘肃在内)辟为“经济特区”,先后实施“食盐开中”、“茶马交易”、“布马交易”等政策,使得陕西商人成为了当时实力及影响范围最大的商业军团。这些商人在全国各地经商活动中建立了大量的会馆,也同时将黄土派砖雕的艺术形式传播到了各地。另外,这些商人在外地赚足钱后回到家乡,也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宅院,同时也带动了砖瓦装饰艺术的发展。 砖雕,或写实,或写意,兼而有之。写实,它用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造型,通过雕刻工匠传神的刀法,传达着某种生活、文化、理念;写意时,或动物或植物花卉,每一个动作,每一片枝叶,每一种图案,都传达着一种期盼、祝福、情绪和精神。文字砖雕,或家训,或哲理名言,“兼工带写”,这就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就连慈禧太后的御笔也都成了砖雕表现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砖雕经历了明清时代最后一个高峰期后,因为战乱动荡等历史原因,也由于建筑形式的改变,逐渐衰落下去。但时至今日,在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现代砖雕作品,也从中感受到一种艺术形式坚韧顽强的生命力。总体上讲,北方砖雕工艺成熟,造型洗练,风格古朴,豪放大方;南方砖雕感情丰富,造型精致层次感强,风格或典雅或绚丽,蕴含阴柔之美。砖雕是中国古建筑重要的装饰艺术,是由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手法融铸而成,清新质朴而巧夺天工。因物质条件和地域民俗的差异,砖雕风格迥异,地域特色鲜明。砖雕以美的形式给人们愉悦享受,同时以深厚的文化内涵感化着人心。但愿能感化更多的炎黄子孙,感染世界。质量上乘、做工精美的砖、屋顶构件和墙壁砖雕共同装饰了传统的中国建筑,当这些建筑联袂而立,形成一个个建筑群落时,就带了一种更加让人叹服的魅力。例如陕西三原的城隍庙、周家大院、旬邑的唐家大院、韩城的党家村、西安大清真寺;安徽毫州的山陕会馆;河南开封的山陕甘会馆、社旗的山陕会馆;山西的王家大院、祁家大院、平遥古城;北京故宫、皇家御苑到江南园林;岭南豪宅(广州陈家祠堂等)等等建筑群落,令人叹服和着迷。数百年时光流逝,风雨侵蚀,这些砖雕,在人造器物上通过艺术雕刻手法,而注人生命、思想等等,带有人的情感,使之具有灵性! 再说屋顶装饰中的烧结砖瓦构件之一“龙”。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被广泛刻铸于青铜器、玉器、砖瓦等制品上。从春秋战国时期砖瓦上所刻画的龙,西汉时期四神画像砖上的龙,到宋元明清屋脊上的龙,宫殿屋顶、琉璃影壁、砖雕图案中的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龙的具体形象悄然发生着变化,到明清时期,龙的形象完成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在皇宫、文庙、佛寺等建筑上广泛采用,成为等级建筑的重要标志。明代对龙的体貌是有考究的:龙突起的前额表示超凡脱俗的智慧;独特的鹿角表示江山社稷的稳固和长寿的生命;壮实的牛耳寓意世间万物的魁首;威风凛凛的虎眼表示洞察一切的明晰;飞舞张扬的鹰爪表示天地间无以伦比的勇猛;挺拔的剑眉象征傲视一切的英武;高高在上的狮鼻表示不可侵犯的尊贵;灵活的鱼尾象征处理世间一切事情的圆通;健康的马齿象征与生俱来的勤劳和善良。富集世间百兽之长,纳天地之精华,体现了神界灵兽之精气,喻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气质。一条条龙据守屋顶,或蜿蜒如线,或腾起如飞,形态各异,远远望去,如同在碧空祥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