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创业板高管减持文献综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业板高管减持文献综述.doc

创业板高管减持文献综述   摘要:近年来,创业板高管减持事件频繁发生,高管减持对创业板所造成的影响成为广大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公司高管通过减持获得了巨额收益,但却将风险转移给了其他投资者,严重损害公众利益。本文对国内外关于上市高管减持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就国内关于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减持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高管减持 创业板 文献综述   一、高管定义   公司高管,通常是指与公司股东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掌握着公司的实际经营权,直接对公司的经营业绩负责,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高级代理人。   对于高管人员的界定,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在国外,民营企业占大多数,公司治理结构相对比较完善,由股东大会选定公司董事长成立董事会,董事一般不在公司经理层任职,而是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这类特定职业经理人被称为首席执行官,即CEO。国外学者在对高管的研究中,多以CEO作为研究对象。   由于体制的差异,我国对于高管的认定与国外略有不同。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开始股改,设定董事长、经理等职位,任职人员多为原来的厂长及副厂长,或是政府直接指派人员担任。在这样的企业中,董事长并不是企业所有人,而是日常经营的实际负责人,总经理只是董事长的下属,因此有学者认为,董事长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制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的主要存在形式,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分别有不同的责任。我国《公司法》规定,高级管理人员包括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或财务总监、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但在我国,学者在认定高管人员方面存在很大分歧,以实际掌握经营权为标准,市场上存在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段毅才,1994)。   第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法》规定,董事会成员具有经营权,经理层成员具有管理权。股东与董事会之间是委托关系,股东大会选举董事长,董事长组建董事会,股东把公司法人财产的经营责任全权委托给董事会,由董事长担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因此董事会成员掌握公司的实际经营权。   第二种观点认为,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人员同时具有经营权(袭玉池,2001)。董事会需对股东负责,所以董事会与总经理是分担责任,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不存在单方面负责、单方面服从的情况。   第三种观点认为,企业属于股东所有,经理只是股本投资者的代理人。这个观点强调经理对企业具有经营权,尤其在股东较为分散的情况下,经理负责企业的发展方向,而董事会只负责监督,所以经理层才应该被认定为真正的高管。   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董事、监事、总经理等多为企业的创始团队人员,这些人员职位的划分也只是为满足公司的上市要求,并没有形成各自独立明确的功能,也没有形成国外典型的委托代理机制。在公司上市过程中,企业采取多样化的股权激励手段来增加高管人员上市意愿,使得公司管理层持股现象较为普遍,并且数目较多。   本文在研究创业板高管人员减持的现象时,将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所有人员统一定义为高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二、内部人交易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研究   上市公司高管的减持行为,其本质上属于内部人交易。国外对于内部人交易的研究比较早。Manne(1966)的《内部人交易与股票市场》,是对内部人交易研究比较早的经典文献,他从两方面论证内部人交易对证券市场所产生的影响。第一,他认为内部人交易会影响股票价格,从而使得证券市场更有效的发挥作用;第二,他认为内部人交易会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并提出内部人交易可以改善股东与内部人直接的利益冲突,从而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此后学者主要是沿着这两个方面进行后续研究。对于第一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内部人交易对市场流动性、市场效率以及信息披露等多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种模型,促进了信息经济学的向前发展。但是,内部人交易对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学术界产生了分歧。其中,Manove(1989),Ausubel(1990),Bebchuk and Fershtman(1994)对Manne的观点提出了驳斥,他们认为内部人交易对证券市场是有弊的,这使得证券市场失去原有的公平,内部人可以获得内部消息从而受益,而外部人不能获得内部消息从而遭受损失,这会降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对于第二方面的研究,内部人交易对公司治理所造成的影响,学者们也得到不同的研究结论。Bebehuk and Fershtman(1994)认为虽然内部人交易会造成市场的不公平性,但内部人交易能够促使内部人努力工作,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而Bagnoli and Khanna(1991),Fischer(1992)等人研究发现内部交易不利于公司治理的有效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