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 物质环境 3.3 大气组成及其生态作用 ③海洋软骨鱼: 血液渗透压为△-1.95℃,与海水渗透压△-1.85℃基本相等。 海洋软骨鱼体液中的无机盐浓度比海洋硬骨鱼略高,其高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血液中储存大量尿素和氧化三甲胺( 2:1 )。代谢废物尿素被作为有用物质利用,氧化三甲胺正好抵消了尿素对酶的抑制作用。 海洋软骨鱼有很强的离子调节,如血液中Na+ 大约为海水的一半。排出体内多余Na+,主要靠直肠腺,其次是肾脏。 */76 图3-10 海洋硬骨鱼与海洋软骨鱼渗透压比较 ④洄游性鱼类: 具有淡水硬骨鱼与海水硬骨鱼的渗透压调节特征。靠肾脏调节水,在淡水中排尿量大,在海水中排尿量少,在海水中大量吞水,以补充水;靠鳃调节盐的代谢,鳃在海水中排出盐,在淡水中摄取盐。 ⑤其他海洋动物 海洋无脊椎动物是渗透压顺应者。海龟、海鸟具盐腺。海洋兽类(鲸)排高浓度的尿。 */76 ⑥两栖动物 在水中时肾脏功能同淡水鱼,皮肤功能同鱼鳃。在陆地上时皮肤可从空气中吸收水分,靠膀胱重新吸收水分来保持体液水分平衡。 */76 (2)水生动物对水密度的适应 水的密度大约是空气的800倍,浮力很大。水生动物无四肢或附肢弱,骨骼的支撑能力极差。具有鳔,调节浮力。身体庞大,蓝鲸的体长可达33米,体重100t,而大象体重7t,相差近15倍。 深海压力大,每增加10米,增加1个大气压。深海鱼类皮肤组织的通透性很大,骨骼和肌肉不发达,没有鳔。 水的粘滞性很大,是空气的50多倍,水生动物运动困难,快速游泳的动物身体呈流线型。 */76 (3)水中溶氧和鱼类对低氧的适应 由于O2难溶于水,水中溶氧(0℃淡水最高为10ml/L)远低于大气中的氧含量(210ml/L),不到1/20。显然,水生生物呼吸很困难,耗能也很大。溶氧还受温度和盐度的影响。水中溶氧极不均匀,受水层、水流、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微生物和有机物量的影响。 低氧驯化的鱼类可增加血氧容量和血氧亲和力,从而增强对低氧的耐受能力。部分鱼类能忍受缺氧,靠厌氧代谢提供能量。 */76 3.2.2.2 陆生动物 (1) 水平衡 陆生动物失水的途径主要是皮肤蒸发失水、呼吸失水与排泄失水。得水途径主要为饮水、食物和代谢水,少数动物通过体表可以从大气中吸水。自然界的某些环境中动物难以得到水。陆生动物失水过多会因体液渗透压不平衡导致死亡,因而,陆生动物保水十分重要。 */76 ①减少蒸发失水 节肢动物体表具角质层和蜡膜; 爬行动物体表具鳞片;兽类与鸟类皮肤角质化,外被毛或羽,都具有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图3-13 生活在干旱环境的沙龟失水率仅为湿地环境池龟的10% ② 减少呼吸失水: 昆虫通过气孔的开放与关闭,可使失水量相差数倍。图3-12,黄粉虫幼虫气孔的开放后失水增加2-3倍。多数陆生动物的呼吸系统采用逆流交换机制,减少呼吸失水,对于恒温动物,如荒漠鸟兽的作用尤其强大。骆驼可重吸收95%的水分。 */76 ③减少排泄和粪便失水 a. 哺乳动物肾脏的保水能力: 肾脏通过亨利氏袢和集合管的吸水作用使尿浓缩。干旱环境的动物,尿浓度高。 b.兽类大肠、鸟类与爬行类的大肠和泄殖腔、昆虫的直肠腺具重吸收水的作用。 c. 排泄尿酸:鱼类排氨,排氨1克需水300—500 ml。两栖类、兽类排泄尿素,排1克尿素需水50 ml。爬行类、鸟类及昆虫排尿酸。排1克尿酸需水10 ml。 d.行为适应:夜间活动、穴居、夏眠、滞育。 */76 羊膜卵的产生就代表了一种机制,使陆生脊椎动物在发育过程中能阻止水的丢失,繁殖摆脱水的束缚,以开拓陆地。 ? */76 (2)动物与湿度 动物可通过行为选择其喜好的湿度。通过夏眠和滞育躲过干旱的季节。 高湿度提高喜湿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 存活与寿命; 对于喜旱的昆虫,过湿也会导致生长慢、生育率低、死亡率高。 (3)动物与雪被 高纬度地区冬季降雪形成稳定的积雪覆盖称为雪被。雪被是干旱地区的天然蓄水库。雪被有隔热、保温性能,对植物有保护作用,为穴居动物提供温暖场所和丰富的食物。 对雪上动物造成危害,如行动不便,采食困难等。雪上动物对雪被的适应:一是增大脚的支撑面积,增生刚毛、粗毛、羽毛、角质片等,利于在雪上行走。二是取食,大型动物拨开雪取食,小型动物依赖人类或大型动物,形成共生关系。一些鸟类改变食性,如黑琴鸡,夏季吃种子、昆虫、浆果,冬季吃针叶等。 */76 第二篇 个体生态学 1 生物与环境 2 能量环境 ? 3 物质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