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蛾周氏啮小蜂白蛾周氏啮小蜂.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蛾周氏啮小蜂白蛾周氏啮小蜂

白蛾周氏啮小蜂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最先发现于美国白蛾蛹内的内寄生天敌昆虫,由中国昆虫学家杨忠岐教授定名。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王洪魁教授通过十多年研究,发明利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方法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在辽宁、山东、天津、陕西、河北、北京等省市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杨忠岐等人申请获得了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防治美国白蛾国家发明专利。但是,防治美国白蛾,仅用白蛾周氏啮小蜂一种生物防治手段是不够的。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一种优势寄生蜂,寄生率高、繁殖力强,对美国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情有独钟”,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中全部营养,素有“森林小卫士”之美誉。   白蛾周氏啮小蜂为寄蛹生蜂,蜂身长仅1毫米,无蜂针,不攻击人,由专门实验室进行人工培育,白蛾周氏啮小蜂被培育在酷似“蚕蛹”的硬壳内,外部被一只比鸡蛋略小以特殊材料制成的壳所包裹。培育期间,将其悬挂在树干2米处,当蜂体成熟时,它们会从“鸡蛋外壳”上的一个一分钱硬币大小的开口处破蛹而出。然后,这些“天兵天将”将会依循本能寻找并侵入美国白蛾或者其他蛾类的蛹,在蛹的内部定居并繁衍后代,从而达到消灭美国白蛾的目的。   利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关键是要选择病害少发育程度低的嫩蛹,要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正常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得白蛾周氏啮小蜂在同柞蚕蛹内的病原微生物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高大挺拔、枝叶茂盛的树木为喧嚣的城市增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可是在自然界中却有一些昆虫专门以树木的叶子为食。   这几条正在贪婪吞食树叶的虫子是一种叫做美国白蛾的幼虫,它几乎能危害所有的阔叶树、花卉、果树和蔬菜,一旦大规模地爆发,成片的树林、果园、庄稼就难逃厄运了。   这种害虫的原产地本来在北美洲,可是随着包装箱、木材等物品在全世界范围的运输,附着在上面的美国白蛾也被带到了世界各地。   由于它适应性和繁殖力都很强,常常爆发成灾,因而被列为国际检疫害虫。世界各国都在寻找防治它的办法。   常规的化学防治办法虽然见效快,但是喷洒出去的化学药品既污染环境,又会杀伤其他有益的鸟类和昆虫, 过上三年两载,美国白蛾的抗药性增强了,还会卷土重来。   其实,貌似凶恶的美国白蛾在自然界中也有天敌。但是它们大多生活在北美洲,遭受虫害的欧洲各国曾经从原产地美国和加拿大引进了10多种天敌,但往往不能长期生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杨歧忠教授经过十五年的寻找和研究,终于在我国的陕西找到了一种以前从没有发现过的美国白蛾的寄生性天敌,并把它起名叫白蛾周氏啮小蜂。   别看这种小蜂的个头很小,它的本事却不小。当啮小蜂找到美国白蛾的蛹以后,就用它腹部锋利的产卵器扎破蛹壳,把卵产到了敌人的身体内部,一次就可以产卵200-300多个。   三四天以后,啮小蜂孵化成幼虫,这些蛆状的幼虫以美国白蛾蛹中的组织和器官为食,最后杀死美国白蛾,并在它的体内化蛹。再过20天,羽翼丰满了的啮小蜂就可以咬破美国白蛾的蛹壳,飞向四面八方,寻找其他白蛾的蛹产卵寄生去了。小个头的啮小蜂就这样打败了美国白蛾这个庞然大物。   现在,在天津市园林绿化研究所的繁蜂基地,科学家已经研究出来用柞蚕的蛹作为美国白蛾的替代物,大规模地培育白蛾周氏啮小蜂。   同时,根据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科学家可以利用控制温度、湿度等手段来人工控制它们的发育进度,一旦哪里遭到了美国白蛾的危害,他们就可以迅速繁育出足够量的啮小蜂,成为一支随时应召的生物快速反应部队,放飞到灾害严重的地区去帮助我们消灭美国白蛾。   采访专家:“其实,在生物多样性的情况下,害虫的数量由于受到天敌的制约,它们不会大发生,也不会造成危害,那么,我们所采用的生物防治的办法就是利用自然界的这一规律,发现、研究和大量繁殖了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从实际效果来看,已经达到了长期持续有效对美国白蛾的控制。” 由于利用这种以虫制虫的生物防治技术,既不会污染环境,又不需要太大的投入,而控制害虫的效果却持续有效,所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 1、蜂种来源与复壮 ???? 为了防止恒温下人工繁殖周氏啮小蜂蜂种退化,影响防治效果,在人工繁殖5~6代后需收集自然界的周氏啮小蜂进行复壮。收集方法:一是将美国白蛾蛹放入广口瓶中,挂于林间,6天后收回饲养;二是用合适的纱网罩住美国白蛾喜食的寄主植物,内投放多头白蛾幼虫,待其化蛹自然界中的周氏啮小蜂寄生后收回饲养,即可得到自然繁殖的周氏啮小蜂雌蜂。 ???? 2 、人工繁育 ??? 人工接蜂数量。研究表明,雌蜂怀卵量与身体大小及卵巢管数目有关。经解剖调查,雌蜂平均含卵量为270.5粒,自然寄生美国白蛾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