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诗海拾贝PPT分析
“我”指太阳。 “你们”指的是人们。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太阳为什么要这么说?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写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为人们打开心灵的急切心情。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太阳带来了哪些?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这节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排比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住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太阳为什么又说“快起来,快起来”? “快起来,快起来”写出了太阳呼唤人们赶紧醒来,迎接光明的急切心情。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紧闭门窗的木板房指什么? 心的空间指什么? 紧闭门窗的木板房比喻当时人们闭塞、落后的生活环境。 ● “心的空间”指的是让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身体到内心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太阳比喻光明和进步, 表达了作者对进步、民主的新生活的向往。 6、白桦 叶塞宁 叶塞宁(1895~1925)原苏联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他五岁开始阅读,八九岁就能写诗。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1915年去彼得堡,拜见著名诗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他说:“我的文学道路就是从他开始的。” 随后他又认识了克留耶夫、高尔基。 资料 白桦,落叶乔木,孤植、丛植于庭园、公园之草坪、池畔、湖滨或列植于道旁均颇美观。白桦树又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的北方,在草原上,在森林里,在山野路旁,都很容易找到成片成片茂密的白桦林。 白桦,落叶乔木,孤植、丛植于庭园、公园之草坪、池畔、湖滨或列植于道旁均颇美观。白桦树又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的北方,在草原上,在森林里,在山野路旁,都很容易找到成片成片茂密的白桦林。 白桦 叶赛宁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烂的金辉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读词语: 白桦huà 涂tú上 毛茸茸róng 潇xiāo洒 花穗suì 金晖huī 徜徉cháng yáng 姗姗shān来迟 白雪皑皑 ǎi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诗歌以白桦为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披了一身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亭亭玉立,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白桦挺拔、高洁的气质与品质正是高尚人格的象征,因此,这首诗也蕴含着对白桦一样品格的人的赞美。诗歌对白桦树的描绘极为成功,既有色彩上的鲜明变化,使人视觉上为之振奋,又富有动态的变化,散发着人的灵性。 诗歌分析: 问题: 1、白桦是本诗中心意象,通过作者的描写,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白桦肃穆、纯净、圣洁, 冬天中挺立,又有格外的坚定 ,毛茸茸又显得温暖活泼 。 2.、作者为什么说“雪花燃烧着,在金色的火中”? 白雪反射朝霞,产生光芒,仿佛在燃烧,这光芒让白桦更显圣洁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介绍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历任安抚使等职,一生政治清明,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但他也有清新自然的的词作。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写于辛弃疾晚年退隐江西农村之时。 辛弃疾一直关心人民疾苦,常常因农民的丰收在望而喜悦,也为百姓疾苦而伤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