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税收选修重点税收选修重点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1.税收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什么?
2.税收发展过程中,其征收形式和主体税种是如何变化的?
3.简述税收存在的必要性。
4.国家征税的依据是什么?
5.什么是税收?其特征有哪些?
6.公共物品、免费搭车、公共悲剧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1. 税收的产生,取决于相互制约着的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国家的产生——客观条件
二是私有制的出现——经济条件
2. 征收形式的发展变化 : 以实物形式为主 实物和货币并存 货币缴纳形式
主体税种的发展变化 :
以古老的简单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以商品和劳务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以商品和劳务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税收制度
3. 从根本上说,税收的存在是由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的。府通过由政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
1)纯社会公共需要(1)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2)大型公共设施及基础产业
2).准社会公共需要如大学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
4. 税收属于再生产中的产品分配,参与分配的依据只能是参与生产;国家是以执行社会职能、为生产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的形式参与生产的。因此,税收的依据只能是国家的社会职能。
5. 税收定义(tax)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其社会职能为依据参与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6.1.公共物品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 排他性,这就意味着有可能形成“免费搭车”,即消费者追求私利的心理将使其选择享受他人出资提供的公共物品,而自己不付任何代价。 “免费搭车” 的后果:(1)整体效益下降(2)相互效仿,引发“公共悲剧”
第二章 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
1.经济意义上的税收要素有哪些?
2.区别纳税人与负税人、起征点与免征额。
3.法定税率的形式有哪些?各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累进税率如何计算?
5.常见的税收分类方法有哪些?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税收是如何分类的?
答案1.
税收的主体:课征主体(课税主体、征税主体)、缴纳主体(纳税人、负税人)
税收的客体(源泉)一般地说法定税收客体包括财产、所得、商品等。
税收的标准
2. 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起征点: 征税对象数量所达到的应当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数量达不到起征点的,不
征税。在这种情况下,税基为零。征税对象数量达到并超过起征点的,按全部数额征税。在这种情况下,税基为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
免征额:准予从征税对象数量中扣除的免予征税的数额。征税对象数量小于免征额时,不征税。在这种情况下,税基为零。征税对象数量超过免征额时,只就超过的部分征税。在这种情况下,税基为征税对象数量超过免征额的部分。
3. (1)比例税率(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的比例关系。这种税率,不因征税对象数量多少而变化——相对于累进税率。
如增值税,对纳税人生产销售的一般商品征收17%的增值税。
优点:计算简便,利于税收征管。可调动纳税人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在流转税的 征收中往往使用比例税率。
缺点:对收入的调节效果欠佳,且有悖于量能纳税的原则,还显示出累退的性质
(2) 定额税率: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例如:气油0.2元/升;卷烟150元/标准箱(50000支)。
优点:计算简便,而且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不要求较高的征收管理水平。
缺点:负担不尽合理,因而只适用于特殊的税种。
(3)累进税率:税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逐步提高,即按课税对象数额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按计算方法不同分为:1)全额累进税率:是将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按照与之相适应等级的累进税率征税。
2)超额累进税率:分别计算各等级的税额,然后加总。
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税率的不同:
全额累进比超额累进的累进程度高。
全额累进比超额累进计算简便。
全额累进税率有一弊病: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现象。
5.
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资源课税、行为课税
二、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直接税、间接税。
三、按课税标准分类 从量税、从价税。
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价内税、价外税。
五、按税收收入的归属分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