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前党委书记谈管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大前党委书记谈管理

北大前党委书记谈管理 第一部分 1.推荐序:中国社科院前副院长刘吉 任彦申同志在北京大学任职十年,担任六年党委书记。北京大学是藏龙卧虎之地,当北大领导殊为不易,更何况这十年是北大最困难的时期之一呢!纵观历史,北京大学第一把手多在内部或外部压力下黯然离去,好进不好出成为一种社会评价了。然而,上世纪90年代,是北京大学取得自身和平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当然不能都归功于他,但他也有一份不可忘记的贡献。他调离的时候,许多北大师生依依难舍,至今我还听到一些北大人怀念他,这真是不容易的事啊! 当年我就建议他写一本书《北大十年》,写下自己在北大的酸甜苦辣辛,那将是中国大学教育难得的案例教育。他坚决拒绝。这其中的难处是可以理解的。写成官样文章,鲜活的经验与教训都没有了;如实地写,左右上下都碰不起。这就是市面上出版的许多回忆录成了回忆官方文件、失去其鲜活历史价值之原因所在,这也是中国人老付学费而难有长进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我不死心,见面时常常重提此事。可任彦申同志公务繁忙,也难以提笔。现在,他终于写出《从清华园到未名湖》,邀我作序,令我无上荣幸,也无上高兴。 我认真地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虽然许多话,我曾听过,有的还听过多遍,但读着读着仍不时拍案叫绝,兴奋不已。好书!好书!好书! 文如其人。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不是表现为做党的文件的传声筒,不是唯上级的话是从,而是以自己创造性的工作,恪尽职守。他一生为官,但绝不是政客,更不是官僚。他思维睿智、谈吐幽默、为人宽厚,这是接触他的人有口皆碑的。他说的是自己的话,但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他做的事总有个性的烙印,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着政治上的高度一致。这样的干部是不多的。任彦申同志在本书中写道:一个受人拥戴的领导者,应当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义地交往。我看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位领导者。看他的这本书,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再加上一句:有痛有痒。 有痛有痒地写作,说好说,写不易。难怪孔老夫子一生述而不作了。《从清华园到未名湖》也回避了许多酸甜苦辣辛的人与事,但读起来,绝对有痛有痒。任彦申同志是以自己的人生感悟来写的,但读者可以感受到句句都有他经历的人事为依据。许多话可以作为传世的格言,读者们都可以联系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人事获得深刻的共鸣。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书名好像是回忆录,但别当一般回忆录看。 这是一本领导科学著作。不仅是大学的领导者,知识分子成堆的单位的领导者,乃至各行各业的领导者,都值得一读,对改进自己领导工作是绝对有帮助的。 这是一本政治学著作。政治家们应该如何认识大学教育的社会功能、如何领导和发展大学教育事业、如何应对社会思潮和学潮,以至如何认识和对待知识、知识分子以及知识经济……这里都有精辟的见解,可供举一反三。 这是一本教育学著作。大学教育自不待言,其中许多观点对于各类教育也有普遍的意义。 这是一本人才社会学著作。不仅可以解青年学子成才之渴,就是对已经成才成名的专家学者也不无教益。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改革者身心磨难历练的历史书。 这是一本有相当学术深度的书,又应是一本做人处事的畅销书。 这究竟是一本什么书?这是一本任彦申同志写的处女作——《从清华园到未名湖》! 刘吉 2007年4月22日 第一部分 2.自序:管理大学是一门复杂的学问(1) 我从上大学至今,四十多年来工作几经变动,但始终把家安在清华园里。在我三十七年的工作生涯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清华、北大任职,其中在清华任职十五年,在北大任职近十年。虽然不敢说得了清华、北大的真谛,但清华、北大给我打下的思想烙印是深刻的、长久的、难以磨灭的,在自己身上总抹不掉清华、北大的某些习气。 我永远感谢大学精神对我的熏陶感染,是她给了我一种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弄个清楚、活个明白的不懈动力。 我永远留恋大学中的那种氛围:充满着理想,充满着灵气,充满着青春的活力。扑面而来的新知识、新理念使你的头脑免于僵化,活力四射、才华横溢的青年学生使你的心态保持年轻。 我永远珍惜在大学中形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在一切人际关系中,最纯真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老师总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教给学生,从不嫉妒学生的成功,也从不企求学生的回报。世上最平等的关系莫过于同学关系,它很少沾染功名利禄的俗气。不管你官大官小、钱多钱少,同学永远是同学,在同学之间永恒的法则就是序齿不序爵。 北大和清华,是中国两所实力最强、声望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大学,也是两所特色鲜明、极具精神魅力的大学。美国人常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利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