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度地震区Ⅲ类场地电厂烟囱特性分析.docVIP

8度地震区Ⅲ类场地电厂烟囱特性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度地震区Ⅲ类场地电厂烟囱特性分析.doc

8度地震区Ⅲ类场地电厂烟囱特性分析   【摘要】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8度地震区Ⅲ类场地电厂烟囱的特性,通过对高耸结构的计算结果分析,论证得出在特殊的地震及场地的情况下,控制烟囱计算的因素会发生改变,从而为今后的设计总结了经验   【关键词】8度Ⅲ类场地地震烟囱特性   中图分类号: P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绿原工业园区2×135MW燃煤热电联产项目工程,系火力热电项目,配套烟囱高度为180米,出口直径5.5米单筒烟囱(烟囱为乙类建筑),为该工业园的自备电厂,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兵团农二师绿原工业园,南距焉耆县约12km。   2 工程设计基本条件   基本设计条件: ①烟囱高度180米,内筒出口直径5.5米,外筒出口直径9.2米,内筒为自立式钢内筒。②抗震基本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22g,Ⅲ类场地土,特征周期0.45s。③基本风压值:0.56kN/m2(按100年一遇考虑),地面粗糙度为B类。④夏季极端最高温度为38.4度,冬季极端最低温度为-26.90度,入口烟气温度:正常运行(脱硫投入时)工作温度约50度。⑤烟道口尺寸4.4m×5.05m,烟道口底标高27.075m,顶标高32.125m,0m留2.4m×3m人孔门2个。   3 数据输入   烟囱外筒坡度0-20m i=0.06,20-50m i=0.04,50-175m i=0.02,烟囱分节为36节,0-45m混凝土为C35,45m-175m混凝土为C30,0-120m筒壁厚500mm-260mm,125m-175m筒壁厚250mm,内筒支承平台在7,9,14,19,23,27,31,36节顶部,重量分别为310KN, 147 KN, 177KN,210KN,252KN,296KN,687KN,300KN。钢内筒0-40m壁厚18mm;40-90m壁厚16mm;90-110m壁厚14mm;110-150m壁厚12mm; 150-180m壁厚10mm。钢内筒外部采用保温, 筒壁导热系数λ=1.74+0.0005T。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1)恒载(1.0)+风荷载(1.4) +附加弯矩;(2)恒载(1.2)+风荷载(1.4) +附加弯矩;(3)恒载(1.35)+风荷载(1.4) +附加弯矩;(4)重力荷载代表值(1.0)+风荷载(0.28)+水平地震力(1.3)-竖向地震力(0.5) +地震附加弯矩;(5)重力荷载代表值(1.2)+风荷载(0.28)+水平地震力(1.3)+竖向地震力(0.5) +地震附加弯矩;(6)重力荷载代表值(1.0)+风荷载(0.28)+水平地震力(0.5)-竖向地震力(1.3) +地震附加弯矩;(7)重力荷载代表值(1.2)+风荷载(0.28)+水平地震力(0.5)+竖向地震力(1.3) +地震附加弯矩。(注:系数0.28为风荷载组合系数0.2与分项系数1.4之积)。荷载效应标准组合:(1)恒+风+风附加弯矩;(2)恒+0.2风+水平地震-0.4竖向地震+地震附加弯矩;(3)恒+0.2风+水平地震+0.4竖向地震+地震附加弯矩;(4)恒+0.2风+0.4水平地震-竖向地震+地震附加弯矩;(5)恒+0.2风+0.4水平地震+竖向地震+地震附加弯矩。   4 计算结果输出   计算得出烟囱第一振型下的周期为2.15s。   计算得出风荷载计算内力(标准值):VK= 1837.22KN,MK= 181695.70 KN·m,地震荷载计算内力(标准值):VEK= 4606.7KN,MEK= 346101.1KN· m,竖向地震力(标准值):FEVK= 10500.9KN   ±0.00m组合弯矩值:Ms1=304056.4KN,Ms2=310361.8KN, Ms3=315129.6KN, Ms4=527822.5KN,Ms5=572007.8KN,Ms6=232178.1KN,Ms7=294387.9KN   4. ±0.00m附加弯矩值:Ma1=30714.0KN,Ma2=37019.5KN Ma3=41787.2KN,Ma4=23222.5KN,Ma5=67407.8KN,Ma6=4459.1KN,Ma7=66668.8KN   5. 荷载标准组合下烟囱顶部最大水平位移:组合1:1.049m; 组合2:1.358m; 组合3:1.388m; 组合4:1.023m; 组合5:1.051m.   6. 配筋计算满足要求,但输出结果中外侧钢筋90-100m处出现跳筋,由18@200跳至20@235。其他内侧钢筋、内外侧环向钢筋计算结果由底到顶逐步递减,计算结果正常。   5 计算结果分析及比较   在以往的工程中,往往提及烟囱等高耸结构第一反应即为结构由风荷载控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