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东干渠土建施工第Ⅰ标段
施工控制网布设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红岭灌区工程东干I标施工项目部
2016年2月28日
一、工程概况
东灌区系统的控灌面积为131.84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78.96万亩,保灌面积 40.57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12.31 万亩。渠首由总干渠分水闸分水,设计流量为 40.0m3/s,加大流量 46 m3/s,灌溉定安、琼海、文昌和海口等 4 个市县的24 个镇与 8 个农场区域内的耕地。渠首设计水位为 125.537m,加大水位为125.778m,渠道底高程为 122.025m。
东干渠设 3 条分干渠、20 条支渠、2 条水库补水渠、1 个水库补水口及 15条干斗等 42 个分(补)水口,分别设置相应的分水闸控制流量,干渠全长145.93km。
本工程第1标段为桩号 0+000~27+551 段是连接 1#渡槽首端至 16#渡槽渐变段首端的渠段,全长 27.551km,设计流量为 40m3/s,加大流量 46.0m3/s。本段渠系共布置有渡槽14座、倒虹吸1座、暗涵1座、隧洞1座、节制泄水闸3座、分水闸 2 座等渠系建筑物。
二、控制网布设原则
2.1平面控制网原则
2.1.1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
2.1.2各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2.1.3各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表1
级别 B C D E 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条 6 6 8 10 2.1.4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
2.1.5各级GPS网按观测方法可采用基于A级点、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临时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等的点观测模式,或以多个同步观测环为基本组成的网观测模式。网观测模式中的同步环之间,应以边连接或点连接的方式进行网的构建。
2.2高程联测原则
2.2.1A、B级网应逐点联测高程,C级网应根据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要求联测高程,D、E级网可依具体情况联测高程。
2.2.2 A、B级网点的高程联测精度应不低于二等水准测量精度,C级网点的高程联测精度应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精度,D、E级网点按四等水准测量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进行高程联测。各级网高程联测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按GB/T l2897或GB/T l2898规定执行。
2.2.3水准联测点应均匀分布整个测区,未知点正常高程的求解因采用内插的方法。
三、控制点要求
3.1、布设点位要求
3.1.1点位周围+15o以上天空无障碍物,避免周围有强烈反射无线电信号的物体,如玻璃幕墙、水面、大型建筑等。
3.1.2远离电台、发射塔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距离应大于200米,离高压线、变电所等的距离应大于50米。
3.1.3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测量和联测。
3.1.4地面基础条件稳定,便于点的保存。
3.1.5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局部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
3.1.6选好点后应按合理的方法给GPS点编号。
3.1.7待标石埋设稳定,没有下沉,或现场浇灌的标石凝固后2~3天方可观测。
3.2起算点并网要求
3.2.1起算点数目越多,GPS网和原有网的吻合越好,但会损失现有GPS网的测量精度,起算点为3~5个时,既能保证两坐标系的一致,又可保证GPS网的测量精度。
3.2.2起算点在GPS网中应该均匀分布,避免分布在网中的一侧。
3.2.3EDM测距边作为起算边长时,数量在3~5条为宜,但是EDM边的两端点高差不应过大。
四、控制网布设
4.1、测区等级定位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控制点精度以及现场施工精度要求,红岭灌区工程东干I标施工区域控制网等级采用E级。
GPS网以同步三角网的形式连接扩展,构成具有一定数量独立环的布网形式,不同的同步图形间有若干公共点连接。三角网图形几何结构强,具有较多的检核条件,平差后网中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比较均匀。
4.2、基本作业要求
4.2.1为保证GPS测量精度,采用载波相位静态相对定位作业模式,E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E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级 别 卫星截止高度角(°) 有效观测卫星数 平均重复设站数 时段长度(min) 数据采样间隔(s) PDOP值 E级 ≥15 ≥4 ≥1.6 ≥40 15 <10 注:观测时段长度应视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护理核心制度(新).doc
- 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状况及未来展望试卷答案.docx
- 接口与程序课程设计-Arduino.docx
- 操作系统样卷试题及答案2.doc
- 操作系统第一章笔记.docx
- 改-个人所得税问题.doc
-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doc
- 教师评职称总结(通用的).doc
- 教学设计足球传接球.doc
- 操作系统命令解释.doc
- 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华师大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二年级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docx
- 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浙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二人合作经营协议.docx
- 二年级思品教育教学的工作总结.docx
- 2024-2025学年初中劳动八年级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浙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基于2025年医疗信息化政策的医院信息化项目管理与实施指南.docx
- 智能健身设备行业市场细分领域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智能安防2025年图像识别系统性能优化与成本控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