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钢铁工业历程美国钢铁工业历程.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国钢铁工业历程美国钢铁工业历程

美国钢铁工业历程 美国钢铁上业自1868年就开始了现代化进程,1868—1880年产业革命时期,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从而使美国钢铁工业具有了庞大的生产能力,并且产品品种齐全,产品质量好,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1881—1920年初期工业化过程中,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比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都要快。1899年美国粗钢年产量达到了1081万吨。 1920—1955年上业化中期,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1953年,突破了年产钢亿吨大关,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1956—1975年工业化完成和以后的时期,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0.5%的速度微幅增长。1973年其年产钢达到13680万吨,是目前为止美国钢铁工业历史上最高的产钢纪录。 自此以后,美国粗钢产量开始滑落,再也没有恢复到这一水平。可以说,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钢铁工业一直足美国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20世纪70年代以后,钢铁工业已演变为美国经济中的重要基础产业,一直受到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因此,钢铁工业有美国经济的“晴雨表”之称。 二、工业化进程中美国钢铁工业所具有的发展优势 发展优势可以分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本质都是生产力的国际比较,所不同的仅仅是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或同一产业不同的生产环节之间生产率的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则是各国相同产业之间、相同产业生产环节生产奉的比较。 1.美国钢铁工业在资源禀赋方面的具有以下几方面比较优势 ①美国发展钢铁工业有着较为有利的资源条什,有着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品位也非常高,矿山工业发达,原料和燃料有充足的供应。如阿巴拉契亚山区有丰富的炼焦煤,苏比利尔湖西部有丰富的铁矿(目前富铁矿已趋枯竭,但含铁22%—35%的贫矿储量巨大,以五大湖沿岸的梅萨比铁矿最为著名)。 ②发达的铁路和水运,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什。1910年美国的铁路里程即达到近40万公里,是世界上铁路里程最长的国家。铁路的大量修建与钢铁上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铁路建没需要消耗大量钢材,刺激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完善铁路交通网为钢铁工业的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美国的五大湖地区的水运和海运也为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美国钢铁工业在工业化进程中所具有的竞争优势 ①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钢铁工业发展。工业化过程中,各个产业都处在高速增长过程中,作为基础性行业的钢铁工业在产业构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要满足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的需要,又要为装备工业、机械工业、耐用消费品制造业提供各种高质量、高档次的钢材产品,以提高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因此,为了促进:正业进步,各国只有通过大力发展钢铁工业,增加钢铁工业的经济规模,生产高质量、高技术钢铁产品,才能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这种基础原材料的需要。如果不能实现钢铁自给,那么就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钢铁产品,这对本已经资本稀缺的工业化进程来说,会加剧其他行业的资本紧张状况,提高钢铁产品需求行业的投入成本,从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来看,这是一种不经济的选择。美国政府在“二战”前后一直把钢铁作为战略性资源来对待,对钢铁工业给予的必要的政策支持。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的钢铁工业,实现钢铁上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产品档次,从而提高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质量。 ②保持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在早期比较重视新技术的引进和采用,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尽管比英国和法国晚得多,但是在其工业化初期,就充分利用了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如炼焦、热风炉、平炉、型钢轧机、镀锡薄板等技术都是从英国引进的。引进以后,又加以改进,创造出许多新工艺和新设备。 ③规模化生产。在生产体制上,实现企业联合化和专业化并举的发展模式,发挥了不同产品种类的规模经济优势。“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是第一个在钢铁加工中充分利用新技术的规模经济优势的企业家。1867年,他在匹兹堡建立了一座庞大的一体化的贝斯麦钢轨用炼钢厂即埃德加·汤姆森炼钢厂,该厂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是最大的炼钢厂。到20世纪初,匹兹堡轧钢厂每年用人只有1800人。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及价格大幅度下降,同时也给钢铁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因此,美国开始组建起巨型的公司,把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集中在一起,联合企业的形式成为钢铁生产中的基本形式,其中美国钢铁公司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工业公司。与此同时,在产品的生产上,这些联合企业却趋向于专业化,从而减少了机械设备的种类,便于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经营管理,提高了规模经济的效率。在1935年,至少有44个美国钢铁厂的生产能力超过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