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开阳磷矿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doc
贵州省开阳磷矿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
摘 要:开阳地区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与濒太平洋两大全球构造域接合部东侧的扬子陆块与右江造山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接合部位,区内磷矿资源丰富,主要产于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地层中。本文通过对该区地质特征和岩相古地层总结,分析其成矿规律和找矿前景。
关键词:开阳 磷矿 成矿规律 找矿前景
一、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处特提斯-喜马拉雅与濒太平洋两大全球构造域接合部东侧的扬子陆块与右江造山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接合部位,主体属扬子陆块一级构造单元内上扬子陆块二级构造单元中的南盘江-右江前陆盆地。
区内主要经历了晋宁(雪峰)运动、澄江运动、都云运动、广西运动、紫云运动、黔桂运动、东吴运动、安源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及新构造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为晋宁运动、广西运动、安源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主要构造变形为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晋宁运动结束了上扬子活动陆缘,奠定了上扬子陆块的雏形,即由活动陆缘变为稳定台地。而且使青白口系上部遭受剥蚀。
二、矿区地质特征
开阳地区大致以上茅坡-青山逆冲断层为界,北西隅属织金宽缓褶皱区,南东主体部分属凤岗南北向褶断区。区内褶皱及断裂都很发育,断裂尤甚;构造线方向主要呈北东向和近南北向。长条状脊状褶皱与走向逆冲断层形影不离,组成本区构造的基本格架。
1.褶皱
主要褶皱有洋水背斜、高水-冯三向斜、翁昭背斜。褶皱的突出特点是:①多呈长条状;②舒缓开阔者与紧密狭窄者相间分布,后者两翼多不对称;③褶曲枢纽多呈舒缓波状起伏,背斜扬起端和向斜倾没端倾角10°左右,个别向斜枢纽低俯地段形成构造盆地;④褶皱与断层关系紧密,背斜多被走向逆冲断层破坏。
2.断裂
区内断裂主要呈北东向分布,且多为与地层走向近于一致的逆冲断层,多分布于背斜近轴部和背、向斜转换地带。断裂规模往往与褶皱规模关系密切。其次为北东东向断裂;在图区南缘有部分小断层为北西向。
多为北东向:有Ⅰ级逆冲断层5条:上茅坡-青山断层、马庄断层、高云断层、高坎子断层、毛栗铺断层,延伸长30~37km;Ⅱ级断层40条以上,延伸长度少数为10~20km,多数10km。其中,逆冲断层是主要的,且与Ⅰ级断层有相似的特点;正断层较少,平移断层更少。
3.地层
区内出露有青白口系(Qb)、南华系(Nh)、震旦系(Z)、寒武系下统(∈1)、第四系(Q)。其中南华系南沱组(Nh2n)和震旦系洋水组(Z1y)为区内主要含矿地层之一。
南华系南沱组(Nh2n):中、上部为紫红、灰红色粉砂质页岩夹薄层至中厚层灰紫色粉砂岩,其中研究区北东侧的的两岔河一带顶部见0~10m左右紫红色、灰绿色冰碛砾岩透镜体;中下部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变余粉砂岩。厚90~110m。
震旦系洋水组(Z1y):顶部: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硅质白云岩,其下为肉红色含锰白云岩,在局部地段硅质白云岩顶部为磷块岩透镜体及含锰白云岩。厚0~5.44m。中部:深灰、兰灰、茶色中厚层致密状、碎屑状及条带状磷块岩,在工作区南部的地段磷矿层底部为角砾状磷块岩。厚1.07~5.34m。下部:黄灰色薄层~中厚层含磷砂质白云岩或砂屑磷块岩及磷质岩。产出稳定,为找矿标志层。厚0~0.60m。
三、岩相古地理
1.岩相古地理
早震旦世陡山沱期,贵州正处于上扬子古陆东南被动边缘向前陆充填的活动期,晋宁运动后黔中地区隆升成古陆、为物源供给区,周缘为沉降盆地接受陆表海沉积,溶解磷酸盐的富磷上翻洋流由湖南西部自东向西进入贵州,在适宜的环境和生物化学条件下形成了含磷岩系。依据岩石和磷块岩的结构、构造、沉积层序、岩石组合、水动力条件,古生物组合及生态等沉积环境标志,将陡山沱期古地理格局沿古陆周缘岸线向外渐变过渡按相序配置划分为四个相带:近岸浅水区域为潮坪-泻湖-障壁礁滩相带,属障壁型海岸相组;初始浅海台地相带,属台棚相组;台地前缘斜坡相带和浅海陆棚盆地相带,属陆棚相组。本次工作区位于黔中隆起北缘,总体为海湾泻湖环境,跨上述前两个相带(图1)。
图1贵州早震旦世陡山沱期古地理格局略图
2.古地理格局
沉积相是古地理的真实写照,上述各相带的展布已基本勾画出本区陡山沱期古地理格局:①息峰-翁昭、潮坪-泻湖(潮汐通道生物滩)相带;②石阡瓮安-福泉初始浅海台地相带;③余庆-都匀台地前缘斜坡-浅海陆棚相带;④半深海盆地相带。
3.主矿产与古地理沉积相的关系
开阳地区处于陆缘海湾浅水特殊环境,由深海区沿陆坡上翻的富磷海水团进入沉积空间有限的该沉积盆地不易扩散,经长期蒸发、浓缩、磷质过饱和,在大量某种喜磷原始藻类生物的参与作用和适宜的化学条件下,形成质优、量大的磷块岩矿床,成为我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之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