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肛肠科优势病种13肛肠科优势病种13.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肛肠科优势病种13肛肠科优势病种13

2012年肛肠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2012年1月 痔(混合痔) 概述 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故有“十人九痔”的说法。本病种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痔临床诊治指南(草案)》(2006版)进行诊断。并根据我科临床实践不断优化。 中西医病名 痔的中西医病名相同,但中医术语中痔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中医肛肠科所治疗的痔是狭义概念的痔疮。现代观点认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即肛垫,肛垫为一种类似于生殖系统勃起组织,其作用类似于水龙头的垫圈样物质,能够辅助肛门括约肌达到精细的控便目的,不需要治疗,更不能随意手术切除;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正常肛垫发生出血、脱出或嵌顿等症状即称为痔病。据此理论,内痔即肛垫的病理性肥大或下移,外痔则为肛门部位的皮肤皱襞发炎、肥大,结缔组织增生或血栓淤滞。 1.2.痔的分类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3.内痔分期 Ⅰ期: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期: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期: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期: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2.痔的诊断 2.1.临床表现 2.1.1.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2.1.2.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1.3.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脱出。 2.2检查方法 2.2.1.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粘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2.2.2.肛管直肠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方法。I、II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III、IV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它疾病。 2.2.3.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2.2.4.大便隐血试验:是排除全消化道肿瘤的常用筛查手段。(非必要检查手段,可疑病例建议该项检查) 2.2.5.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行全结肠镜检查。 2.3.痔的鉴别诊断 即使有痔存在,也应该注意与结直肠癌、肛管癌、息肉、直肠粘膜脱垂、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肛乳头肥大、肛门直肠的性传播疾病以及炎性肠病等疾病鉴别。 2.4.痔的中医辩证 2.4.1.湿热下注: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舌红,苔黄腻,脉数。风伤肠络:大便滴血带血血色鲜红,肛门瘙痒。舌红,苔黄,脉浮数。气滞血瘀:肿物脱出,或嵌顿,。舌质脾虚气陷:肿物外,便血色淡面色少华,头神疲,少气懒言。舌淡胖,苔薄白,脉弱。 3.1.一般治疗 改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排便时间、注意肛门周围的清洁和坐浴等对各类痔的治疗都是有效的。 3.2.药物治疗 对于I、II度内痔、年老体弱,或内痔兼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不宜手术治疗者,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由门诊医师执行,通过药物治疗以消炎止痛,缩小痔核,消除或改善痔病的症状。 3.2.1.内治法 3.2.1.1.成药治疗,常用药物一般分为三类:①改善排便的药物,便秘者给予缓泻剂,常用药物麻仁润肠丸,腹泻者给予止泻剂,常用药物平溃散;②静脉增强剂,常用的药物有痔炎消片;③抗炎镇痛药,以门诊应用为主,亦用于痔术后的辅助治疗。 3.2.2.中医辩证论治 ①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方剂槐角丸合三仁汤加减。处方:槐角20g,炒枳壳15g,防风10g,薏苡仁30g,滑石20g,通草10g,竹叶10g,栀子15g,黄芩20g,地榆炭15g,甘草6g。 加减:大便秘结加生大黄9g;便血加槐花12g,仙鹤草15g;腹胀甚加元胡、川楝子。 常用中成药:便血者,地榆槐角丸(9gx10丸),每次服1丸,一日两次。 ②风伤肠络③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消肿。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生地黄10g,桃仁15g,红花6g,赤芍10g,乳香10g,没药8g,当归梢12g,白芷12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