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股民交易行为调查股民交易行为调查
股民交易行为调查:深套后近八成不愿割肉 女性更抗跌
股票深度套牢会如何行动
平均持股时间
股票上涨多少会抛出
股票下跌多少会抛出
牛熊轮转,股海沉浮。
对于普通股民来说,其最终收益水平的决定因素,与其说是大方向的把握与决策,不如说是每一次买进卖出,即具体的投资操作。从大处上讲,操作决定一个股民炒股生涯的成败;从小处上讲,操作则决定了其每一次交易的盈亏。
常有投资者感叹说,在中国做股票不容易。相比国外成熟市场,更多的行政干预、机制上的不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对称等新兴市场常见弊病,无不时时考验着国内投资者的操作水平。有股民笑称,在中国炒股能成功的投资者,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市场都能成功。
本报调查的第三部分,聚焦于股民投资操作,呈现股民在股市交易中的行为特点。
⊙记者潘圣韬黄颖 ○编辑 毛明江
捂股死扛
深套后近八成股民不愿“割肉”
不可否认,中国的散户处于信息食物链的最下游,资讯信息与专业技能的双重弱势令其常常陷入“一买就套”的尴尬境遇。但恪守着“只要不割肉就不算亏”的传统信念,中国散户投资者也被烙上了“死不割肉”的历史印记。
2011年,A股市场再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熊”的力量。在股民中,“被套”已不是什么新鲜词,“套多少”才是大家茶余饭后调侃的主要话题。而面对自己股票深度套牢的现实,股民要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割”还是“不割”。
在我们此次调查中,仅23%的投资者选择“全部卖掉,忍痛割肉”,占比不到四分之一;37%的投资者选择了“不断补仓,摊薄成本”;而选择“长期持有,直到解套”的投资者比例最高,达到了40%。
由此不难看出,“捂股死扛”仍是散户当前面对套牢时的主流心态。
小黄去年工作后进入股市,是新生代股民的代表。他去年买的几只股票如今均已深度被套。记者在营业部见到他时,他的情绪有些低落,“有点生不逢时的感觉,不过现在卖了就是真亏了,放着或许还有回本的机会。”
对于很大一部分股民来说,也许“不割肉”纯属无奈之举,但这同时也是他们对抗市场波动风险的最后法宝。因为他们相信,只要熬到牛市来临,个股鸡犬升天,手中的股票迟早会有解套的一天。
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的股民广东股民老方对此颇有感触,他告诉记者,2002年入市被套后,他就抱着“坚决不割肉”的想法熬过慢慢熊市,最终在07、08年大牛市中连本带利的赚了回来。老方颇有自信地说,“从我的经验看,只要你持有的时间足够长,跌多少都能再涨回来。”
新老有别
老股民更能主动“割肉”认赔
从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相比股龄较短的投资者,股龄较长的投资者的“割肉”比例却更高。
调查数据显示,股龄在一年以内、1-3年的投资者在上述调查中选择“全部卖掉,忍痛割肉”的比例分别为16%和18%,而股龄在5-10年、10-15年的对应比例则均接近三成。
而不同资产规模的投资者在选择上也呈现出结构性差异。整体而言,资产规模在50万元以下的投资更倾向于“捂股”,而资产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则有着更高的“割肉”比例。
“股龄较长的经验型投资者在熊市中更懂得及时规避风险,同时他们在股票品种的选择上有更大的余地。”申银万国[2.16 2.86%]证券上海新昌路营业部某负责人表示。
沈阳股民张女士就有自己的一套操作策略,“对于那些政策支持、基本面胸中有数、非常有信心的股票,长期持有,不会割肉,下跌就做T+0,拉低成本,但这种方法在去年下半年不是很有效。对于那些短线追涨只为赚取价差的股票,我会在跌破买入价、技术图形走坏后卖出。”
持股3-5只
持股时间大多不超过半年
投资有句老话:“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分散风险的重要性。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股民也是深谙此理:经常只持有1只股票的“放手一搏”型投资者只占极少数,比例为8%;经常持有2-3只股票和3-5只股票的投资者占据主体,比例分别为63%和20%,合计占比超过八成;经常持有5-10只股票和10只以上股票的投资者比例分别为7%和2%。
“我们这里的老股民一般都不会去博一只股票的,那样风险太大,每次大概2-3只,再多了也容易分散精力。”宁波股民钱先生说。
虽然不少投资者崇尚价值投资理论,但在实际操作中多数股民还是倾向于中短线交易。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平均持股时间不会超过半年。
具体来看,平均持股时间在1周以内的投资者比例为9%,平均持股1周到1月的投资者比例为37%,平均持股1-6个月的投资者比例为28%,三类投资者合计占到被调查者的四分之三。
另外,平均持股时间超过1年的投资者仅占被调查对象的不到5%。
“也不是我们不愿意长期持有,关键是中国股市从根本上说还是一个政策市,政策经常在变,市场只能跟着变,我们也必须随之改变决策。”湖北武汉的胡先生这样说。
有业内人士也指出,A股历来都是牛短熊长,虽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