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志贺氏菌的检验 一、流行病学简介 一种古老的肠道传染性腹泻。19世纪曾出现全世界菌痢的大流行。 1899年,日本人志贺氏首先发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德国死于痢疾者约4万余人,并进一步证实痢疾杆菌是菌痢流行的病原。 每年均有志贺菌感染暴发的报告,每次暴发的发病人数在数十人到上千人不等。多数由于食物和饮水污染引起。 1994年5月11日,江苏省无锡市发生一起26所小学的学生因课间餐食用豆奶导致1345人食物中毒的事故,后经调查是一起志贺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此次爆发波及范围之大,发病人数之多,在我国历史上颇为少见。 志贺菌致病力强,少量细菌进入人体即可引起发病。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数量、致病力(粘附、侵袭力、毒素)和人体的抵抗力。 各种志贺菌都可以产生强烈的内毒素,是引起全身毒血症的主要因素。志贺菌还可产生外毒素(志贺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和肠毒性作用,能引起更严重的临床表现如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等。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2~3um*0.5~0.7um (二)、培养特性 1、需氧或兼氧性厌氧,最适温度37℃,PH7.2~7.4 2、在普通琼脂和SS平板上,能形成圆形、微凸、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在中等大小的菌落 3、宋氏志贺氏菌菌落较大,较不透明,粗糙而扁平,在SS平板上可迟发酵乳糖,菌落呈玫瑰红色。 4、在肉汤中呈均匀混浊生长,无菌膜。 (三)、生化反应 1、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氏志贺氏菌外,均不发酵乳糖。 2、不发酵侧金盏花醇、肌醇、水杨苷。 3、不产生H2S,不分解尿素,V-P试验阴性,不能利用柠檬酸盐。 4、甲基红阳性。 (四)、抗原结构 1、抗原构成: O抗原: 群特异性抗原:A、B、C、D K抗原:除B群外,一般有K抗原 2、志贺氏菌的分群与血清型 志贺氏菌分为四群: A群(痢疾志贺氏菌):1~10型 B群(福氏志贺氏菌):1~6型+X、Y两个变种, C群(鲍氏志贺氏菌 ):1~15型 D群(宋内氏志贺氏菌) :1个型 三、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5-2012 1.以原国标为基础,保持与原标准的连续性 考虑基层单位方法的可操作性,对增菌步骤、培养条件尽可能简化;生化反应方面亦尽量沿用原标准中的方法 2.与国际接轨的原则 该标准的起草内容主要参考了国际标准组织ISO标准 ,部分参考采用了美国FDA、NMKL等标准 智能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 初步生化:三糖铁(TSI) 现象 说 明 底层 黄色 葡萄糖阳性 红色或不变色 葡萄糖阴性 黑色 产H2S 气泡 产气 斜面 黄色 乳糖和(或)蔗糖阳性 红色或不变色 乳糖和(或)蔗糖阴性 志贺氏菌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不发酵乳糖,不产生H2S。 如图中2号管的反应. * 细菌性痢疾历年来一直是我国夏秋季发病率最高的肠道传染病。 近年来报道非洲及中美洲流行的痢疾志贺菌病死率达5%-15%。 我国属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条件虽然在不断改善,但由于部分地区卫生知识普及不够,食品卫生管理、监督不力,使得志贺菌的感染在我国传染病中多年来一直处于较高的地位。 3.与现有已颁布的新版国家标准协调统一 参考了已颁布的2008版国标,在样品的前处理步骤,培养条件的选择,文字描述等方面尽量 保持一致。 GB/T 4789.5-2003标准不足处 1. 采用GN增菌肉汤,37℃需氧培养,4小时后大肠菌的生长速度大大超过志贺氏菌, 检测效果较差 2. 使用的分离平板SS对志贺1型有抑制 3. 检验方法与现行的其它国家的标准存在差异 增菌:用GN增菌液使处于濒死状态的细菌恢复活力 选择性平板分离培养:XLD+MAC/显色培养基 生化试验:可采用API 20E或VITEK2 血清学鉴定:特异性诊断血清鉴定到种。 志贺氏菌操作流程 修 改 的 内 容 增菌部分 志贺氏菌增菌液(新生霉素0.5 μg/mL ) 原国标:GN ISO :志贺氏菌增菌液(新生霉素0.5 μg/mL ) FDA:志贺氏菌增菌液(新生霉素0.5 μg/mL 和3 μg/mL ) NMKL:志贺氏菌增菌液(新生霉素0.5 μg/mL ) 培养条件:41.5℃±1℃ 厌氧培养 原国标: 37℃需氧培养 ISO: 41.5℃厌氧培养 FDA: 42℃(除宋内其他志贺菌) 和44℃(宋内)厌氧培养 NMKL: 42℃厌氧培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