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科颈骨折论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肱 骨外科颈 骨 折 肱 骨 的 解 剖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方,相当于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的交界处,此处骨稍细,松质骨和坚质骨相邻,是骨折好发部位。外科颈附近有臂丛神经、腋神经和腋动、静脉通过,骨折时可能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病 因 与 分 类 1.无移位骨折 包括裂缝骨折和嵌插骨折,前者多因直接暴力所致,后者多为较小的间接暴力引起。 2.外展型骨折   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向上传达,使患肢外展时即发生外展型骨折。骨折后两折段形成向内向前的成角移位和重叠移位。 3.内收型骨折   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手掌或肘部着地,暴力使上肢内收并沿上肢纵轴向肩部冲击而引起的骨折。骨折后两折段可嵌插,也可产生向外向前成角移位和向外向前侧方移位。 临 床 表 现 1.外伤史 2.症状和体征 1)局部肿胀严重,甚至波及整个肩部                 和上臂,但肩部仍膨隆饱满。 2)上臂呈外展或内收畸形。 3)疼痛明显,活动伤肢时疼痛加剧。 4)有时可在腋窝下触及移位的骨折端。 5)除嵌插骨折外,肩关节活动明显障碍。 治 疗 1.无移位骨折  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3-4周。 2.有移位的外展型和内收型骨折  麻醉下手法复位,再用上臂超肩小夹板固定4-6周,手法复位应及早进行,越早复位成功率越高。 3.手法复位失败者,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或骨折完全移位者   可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三角巾悬吊于胸前3-4周。 术 前 护 理 1.心理护理。 给予安慰、支持、疏 导、鼓励和帮助。 2.生命体征的观察。 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详细记录。 3.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 神志、精神、饮食、大小便等。 4.伤肢情况。 包括疼痛、肿胀、出血、末梢血液循环及活动、感觉等。 5.外固定及牵引。 石膏的护理和肢体位置是否正确。 6.术前常规准备。 禁食水、备皮、化验检查、导尿、 灌肠等。 术 后 护 理 1.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一般状况的观察。神志、精神、尿量、静脉输液等以及麻醉后的观察。 3.管道的护理。伤口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留置尿管、留置止痛泵、留置套管针等的观察。 4.患肢保持有效功能位。保持外展位,并吊带制动。 5.患肢的观察。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是骨科护理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术后患肢血液循环障碍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造成:①石膏包扎过紧。②患肢严重肿胀。③术中造成血管损伤。 患肢血液循环障碍,轻者造成局部压疮,重者可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肢体坏死,是骨科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 疼痛的护理:不同原因的疼痛给予不同的处理。①创伤本身的疼痛可给与镇痛药物;②外固定过紧引起的可给予外固定的放松;③其他原因的疼痛,则按医嘱进行处理。 肿胀的护理:患肢应抬高,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出血的护理:观察出血的量和速度,必要时给予止血药物或二次手术。 血液循环的观察:皮肤的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末梢的循环、感觉等 。 6.术后伤口的观察。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血性和脓性渗出,以及渗出液的量,观察伤口周围有无异味或臭味。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伤口感染一般发生在术后3-7天,可通过复查血常规及体温进行观察。 术后14天伤口拆线。 7.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清洁、整齐、空气清新、温度和湿度的适宜;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和干燥;指导病人的饮食,宜选择高蛋白和高热量的食物,同时保证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及适量的水,以保证创伤修复的需要。 8.生活护理。病人不能完全自理。应协助患者整理床单位、洗漱、饮食、排泄等。 9.功能锻炼: 1.介绍功能锻炼的原则、作用和意义,以提高认识,取得合作。 2.指导功能锻炼:①伤后早期练习握拳、伸指及腕、肘关节各种活动。②伤后三周开始练习肩部前屈、后伸。外展型骨折禁止患肢外展,内收型骨折禁止患肢内收。③4-6周解除外固定,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可徒手练习如下动作: 画圆圈(肩关节环转): 向前弯腰,使下臂自然下垂,活动上肢,顺时针或逆时针在水平面画圆圈。 肩内旋: 将患侧手置于背后,用健侧手托扶患侧手去触摸健侧肩胛骨。 肩外展外旋:举臂摸头后部 肩外展、内旋、后伸: 反臂摸腰,即用患侧手指背侧触摸腰部。 肩内收、外旋: 患侧手横过面部去触摸健侧耳朵。 肩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前屈、后伸、上举:划船动作。 也可利用滑轮或木棒等简单器械帮助练习肩部活动。 滑轮:用健肢帮助患侧肩作上举、外展、内旋活动 木棒:用健肢帮患侧肩上举、外展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