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

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 王栋生的读书经历让人感觉,读书不只是长知识、学谋略,更多的是跳出书本,形成一种明辨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与众不同的读书习惯,使他积蓄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他成为中学教师中为数不多的“荆棘鸟”、中国教育界自由地飞来飞去的“牛虻”。 “我至今难忘虽清苦却有书读的幸福感” 王栋生坦言,是外国文学名著给了他最初的文学启蒙。 18岁下乡插队,26岁返城,在图书稀缺的8年里,王栋生不停地找书读。1967年,在南京城东遇到一收购废品的老汉,他发现老汉的筐里有两本繁体竖排的《静静的顿河》,如获至宝,花3毛钱买了下来。后来,他又花了1毛5分买了《普希金诗文集》。当时根本没有文学作品可读,农村的知青朋友知道他有好书,都过来借阅。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养成了快速看书的习惯。 1971年,王栋生弄到一本没头没尾的书,是苏联作家柯切托夫写的《叶尔绍夫兄弟》。龚桐、荣如德翻译得特别好,他看了很多遍,感慨于故事情节的丰富与震撼,也一直想知道主人公的命运,可是这本书后面缺页,结局不得而知。1980年上大学时,他终于找到了书的全本。结果令他很失望——原来只差半页,主人公的命运就定格在几百字里,却令他琢磨多年。那一瞬间,他对人的命运有了一种别样的认识,而类似的感受在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中也有过。 “许多外国文学名作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王栋生说,他很遗憾28岁才读到雨果的《悲惨世界》,这类书如果更早看到,他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会有所不同。“雨果、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对人性予以深刻发掘,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促使人思考宏大的人生和世界问题。我总是想,20年之后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其实,哲学家说得对,一个人就是他吃下去的东西。一个人的未来取决于他读不读书、读什么样的书”。 谈及对自己读书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王栋生首推他的忘年交,写过《岁寒图》、《升官图》等剧本的陈白尘先生。两人因陈白尘先生的女儿陈虹的引荐相识,那一年王栋生23岁,在农村插队已5年。陈白尘家里有十多箱被查封的“禁书”,由于造反派笨,只封了纸箱的上部,忘记可以从下面打开,王栋生遂得以在陈家借书。在白尘先生的帮助下,他看了大量的历史著作。从1973年至1978年,他们一老一少,交流非常频繁。回忆那段历史,王栋生感慨地说:“那是我人生最困难最苦闷的时期,他成了照亮我前行的一盏灯。陈白尘先生给我最大的影响,一是他独立思考的精神,二是他的正直善良。” 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王栋生考上了南京师大。进入大学校园的他,更加如饥似渴地读书,正如他本人所说:“‘文革’十年,我的青春被打了对折。读书期间,虽然没有白发童生的悲苦,但和一帮比我小10岁的同学在一起,多少有些不习惯。记得那时,大家好像只想着把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读起书来近乎痴狂。这也使此后的我无比珍惜讲台,珍惜每一节课,珍惜自由思想的机会。”一年里,他大概看完了150至200本书,以至于上课时也偷看外国小说。为了省下钱买书,他常常连着十几天不吃荤菜,那种虽然清苦却有书读的幸福感至今难以忘记。 读书,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 随着读书越来越多,王栋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广,开始涉足其他领域,对史学的兴趣更是有增无减。他很喜欢威廉·曼切斯特著的《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该书文笔好,表达也很智慧,对他更清楚地读懂和分析社会现象产生了很大影响。威廉·L.夏伊勒的《第三帝国兴亡》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他曾花了很长时间阅读陶菊隐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1895-1928)》,那是一本全方位展示当时历史的书,让他一下子打开了视野。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看了一些史料,王栋生知道了许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也培养了他细心观察、比对反思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而书读多了,就能站在高点上,不被人愚弄,能发现事情的真相,因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客观标准,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从这一点来看,王栋生觉得,许多历史事件并不是看上去那样简单。 “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知道得越多越好,要能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力争做一名学者型教师。”王栋生看重教师的博学,更看重教师的独立思考,因为知识分子应该思考一切,而不应盲从。一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有了思考能力,就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东西。王栋生一直强调,教育要教会学生思考,通过广泛的阅读,培养一种批判意识。 即使过了60岁,他还在思考一些在其他人看来很可笑的问题。例如,学生作业和测验成绩要家长签字,入团入党为什么无须家长签字?中学为什么没有劳动课?学科到底有没有主副之分? 黑 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说: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王栋生离开教学一线之后,仍然经常到学校给学 生作讲座,以自己多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aiyl99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