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嘚瑟”与掇缩.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嘚瑟”与掇缩谈“嘚瑟”与掇缩

谈“嘚瑟”与掇缩 提要 拙文对“哆嗦”的语音和语义演变进行了纵向探索,认为东北方言词“哆嗦”的本字应为“掇缩”,“嘚瑟”仅仅是哆嗦(掇缩)的方音。文中勾勒出从“哆嗦’到“掇缩”形音义的发展变化,揭示了它们一脉相沿的历史渊源,并用同义词相因生义的规律,从跟“掇缩”词义有交集的“打颤”的构词方法中去寻求“掇缩”的理据。 关键词 嘚瑟 哆嗦 掇缩 打颤 抖擞 “嘚瑟”和“忽悠”等被赵本山们炒热的方言词汇,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不才颇感迷惑。拜读江蓝生先生《说“蹀躞”与“嚼瑟”》的宏论,又甚觉惊诧。对于“记音的,与词义无关(江先生语)”的“嘚瑟”,江先生经过颇为繁复的论证之后,得出了蹀躞是“嘚瑟”源头的结论。不才着实不敢苟同。 在辽宁电视台的小品《中奖了》当中,刘小光说过“你大娘那性格,我瞅着都哆嗦”。说出来的是dēse,字幕打出来的是哆嗦。 dèse或dēse,是哆嗦在东北方言中的读音。无意识的举动,曰dēse,是其本义;有意识的举动,曰dèse,是其类推义。 拙文中,不才拟探究“哆嗦”得义和得音的由来,追溯其语义、语音流变的轨迹,尝试将历史和现实串联起来,求证“嘚瑟”实为哆嗦的方音,掇缩方为哆嗦的本字。 壹 韵头u丢失 丢失韵头u,虽然不是普遍规律,在东北方言中却比较多见。乱(làn)套,利润(rèn),谁(shéi)人,忒(tēi)多,壮(zhàng)胆,都是比较常见的字。 比较有趣的,是侯跃文和石富宽二位先生相声中的“对呀”。“啊对呀,给了肉钱没给油钱”。这里所指,不是肉油谐音,而是将对说成déi。韵头u丢失,dui(duei)变成了dei。在大连方言中,“同桌的你”被称为“老对儿”。老对儿,在口语中要说成老dèir。 特别有趣的,是刘宝瑞先生的相声《斗法》开场诗:“酒是高粱水儿(shěir),醉(zèi)人先醉腿儿(těir)”。括号内的注音,是刘宝瑞先生的原声。shui(shuei)、zui(zuei)、tui(tuei),韵头u丢失,变成了shei、zei和tei。 贰 韵母e替代o 韵母e替代o,是比较普遍的规律,因为东北方言中没有韵母o。渤(bé)海,磨(mé)砺等,属于直接替代;哆嗦(dēse/dèse),活络(héle),属于间接替代,亦即韵头u丢失以后的替代。 “拨不读bō读bē”,“博不读bó读bé”,“豁不读huō读hē”,“磨不读mó读mé”,“破不读pò读pè”……。在《东北方言大词典》中,类似的注释司空见惯。 百度百科《大连话》说,“普通话的o在大连话里读e”。如“破”读[p?],“胳膊”读[k?p?],“哆嗦”读[d?s?],“脱”读[t?],“或者”读[h?姐]。 在《说“蹀躞”与“嚼瑟”》一文中,江先生也说,东北方言哆嗦“变韵”为“嘚瑟”。 在《康熙字典》中,哆字读音亦有“典可切,并音嚲”。嚲,今音duo。作为反切下字的可,在《康熙字典》中的读音包括“坷”和“克”。是否可以说,典可切,如今亦可读作de?或者说,duosuo与dese的音变古已有之? 活络话,三个字的通语读音应该是huóluohuà。在东北方言中,则被读作héle huà。同样是韵头u,前二字的被丢掉,后一字的却被保留。奇怪吧?或许,这就是方言语音变化的规律中,没有规律的规律。如此没有规律的规律,方言中有,古语中也有;东北方言中有,其它方言中也有。 中国经济网《另类特养:螽斯》说,蝈蝈(螽斯)“又称哥哥”。襄阳政府网《襄阳地方方言》说,“哥哥叫锅锅”。蝈蝈,哥哥,哥哥,锅锅,从正反两面印证了韵母uo→o→e的变化。 叁 哆嗦原是记音词 哆嗦,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当代工具书中,均有注无疏。就是说,只有词条的注释,没有词素的注释。词条宛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首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哆与嗦各自的注释皆为零,似乎都不具备词素的“资质”。 其次,在《辞海》中,多字第一个读音为chǐ,第二个读音为duō。而其第二个读音的注释仅仅是“见‘哆嗦’”,似乎把哆嗦当成了连绵词。嗦字的注释,也仅仅是“见‘哆嗦’”,看起来真把哆嗦当成了连绵词。而其对哆嗦词条的注释,也仅仅是“发抖;颤动”。区区四个字,没有出处,没有例句,这在《辞海》中实属罕见。 这一切,是否可以证明,duōsuo一词从未得到合理的解读? 实际上,哆嗦原本应该是多缩的记音词。讹传久矣。是约定俗成,抑或积非成是? 肆 是多缩还是掇缩 哆嗦,《奉天通志》作多缩。成书于1920-30年代的《奉天通志》,在《方言》篇将其列为“满语沿为方言”部分的一个词条。 俗谓战惧瑟缩曰多缩。重言之曰多多缩缩。满语苦楚耐得曰多缩。《奉天通志》对多缩的诠释,有些匪夷所思。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