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海大学航道整治牯牛沙计算书
牯牛沙水道整治设计书
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Xxx
1003010434
指导老师:xxx
河海大学
2013年9月
自然条件
(一) 水道基本特征及航道维护现状
牯牛沙水道上连黄石水道,下接蕲春水道。黄石水道处于弯曲河段,两端窄中间宽,左岸有散花洲凸岸边滩,右岸为黄石市及其港区,弯顶位于黄石大桥下游的猫儿矶(右岸),其弯道特征明显。牯牛沙水道以高家湾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双节点控制的限制性弯道,下段为顺直段。两岸自上而下分布有众多的低山丘陵,左岸有茅山、九边矶、暖水矶等矶头,右岸有西塞山、下苇山等。进口西塞山处河宽仅700m,形成卡口,对河势的控制作用很强,西塞山以下,河道放宽,风波港处河宽约为2500m,出口下棋盘洲河宽约为1200m。水道左岸侧有团林岸边滩,右岸侧有牯牛沙边滩和牯牛沙洲。由于受地质和边界条件控制,整体河势较稳定,西塞山以下,河道逐渐放宽,过丝茅径后主流向左岸过渡,顶冲茅山港一带岸线,然后贴左岸深槽(下深槽)而下。1998年大洪水后,团林岸至茅山港一带出现较大的边滩,即团林岸边滩。主航道中、洪水期靠左岸侧,枯水期改走河心槽。
多年来,牯牛沙水道最小航道维护尺度为4.5m×100m×1050m(水深×航宽×弯曲半径,下同),保证率98%,通航代表船队为2000吨驳船组成的2~3万吨级船队。本水道分月维护水深见表2-1,航宽100m,弯曲半径1050m。
表-1 分月航道维护水深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4.0 4.0 4.0 4.5 5.0 6.0 6.0 6.0 6.0 5.0 4.5 4.0
(二) 气象、水文与泥沙
1.气象
牯牛沙水道地处长江中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根据工程河段附近黄石市气象站资料统计分析,黄石主要气象特征值如下(1954~2000年):
(a)风况
历年平均风速:2.2m/s;
日最大风速:22.0m/s(1956年3月17日);
春夏秋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
常风向东南风,频率11%。
(b)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17.1℃;
极端最高气温: 40.3℃(1961年7月23日);
极端最低气温: -11℃(1969年1月31日);
最热月平均气温:21.3℃ 7月;
最冷月平均气温:4.2℃ 1月;
年平均最高气温:21.3℃;
年平均最低气温:13.7℃。
(c)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1420.2mm;
年最大降水量:2222.2mm(1998年);
年最小降水量:929.6mm(1985年);
最大月降雨量:842.9mm(1998年7月):
最大日降雨量:360.4mm(1998年7月22日):
年平均降雨天数:130天左右。
(d)降雪
年平均降雪天数:8天左右;
最大积雪厚度:32cm(2008年元月下旬)。
(e)雾
年平均雾日7.6天。
(f)冰况
本河段无封冻史。
2. 水文、泥沙
本水道上游黄石水道内设有黄石港水位站,离上游最近的是汉口水文站,该站资料系列长,观测项目齐全、精度高。本水道与汉口水文站区间来流量多年平均值不足汉口站的2%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水位 9.099.10 10.41 12.88 15.56 17.10 19.58 18.40 17.72 16.04 13.33 10.51 备 注:表中统计年份1951~2004
(b)来水来沙
统计汉口站水文泥沙特征值,见表2。同时,考虑到三峡水库蓄水对下游河段水沙的影响,分1954~2002年和2003~2006年两个时段统计汉口站水沙资料,见表2。表2汉口站多年平均流量为22500m3/s,历年最大流量为76100m3/s(19548月14日),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109亿m3。全年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5~10月份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3.2%(三峡工程蓄水前)三峡工程蓄水后现阶段径流量年内分配变化不大,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为73.1%,基本与蓄水前持平。表 汉口站水文特征值统计表项 目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统计年份 数值 时间 数值 时间 流量(m3/s) 76100 1954.8.14 4830 1963.2. 7 22500 1952-2006 年径流量(亿m3) 10130 1954 5341 2006 7109 1952-2006 年输沙量(亿t) 5.79 1964 0.576 2006 3.78 1954-2006 含沙量(kg/m3) 4.42 1975.8.14 0.029 2006.11.10 0.537 1954-200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