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G】2016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二轮增分策略配套课件—加试题专题强化训练1分析.ppt

【BBG】2016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二轮增分策略配套课件—加试题专题强化训练1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BG】2016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二轮增分策略配套课件—加试题专题强化训练1分析

五、阅读材料,完成文后题目。 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昔齐威酣乐,而淳于髡说甘酒;楚襄宴集,而宋玉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是以子长编史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但本体不雅,其流易弊。于是东方、枚皋, 糟啜醨,无所匡正,而诋嫚媟弄,故其自称“为赋,乃亦俳也,见视如倡”,亦有悔矣。 (节选自刘勰《文心雕龙·谐隐》) 15.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答案 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是以子长编史/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 16.文中的“子长编史”是指《史记》中的哪一篇? 答案 《滑稽列传》。 17.作者认为司马迁将“谐者”编入《史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他们的言辞虽然颠倒迂回(微妙含蓄),而用意却都归于正当的义理(起到了讽谏的作用)。 参考译文 “谐”字之所以由“言”和“皆”两字组成,就是因为所说的言辞浅显通俗,大家听了都喜悦发笑。从前齐威王喜好酣乐饮酒,淳于髡就专门给他说甘酒的事来讽谏他;楚襄王爱好欢宴集会,宋玉便作了《登徒子好色赋》来讽谏他。他们的意图都在于通过微妙含蓄的话来讽谏,颇有可取之处。到秦国的优旃谏止秦二世油漆城墙,楚国的优孟谏阻楚庄王厚葬爱马,同样都是用 含蓄的言辞讽喻,阻止帝王昏庸残暴的行为。司马迁编入《史记》,就是因为他们的言辞虽然颠倒迂回,而用意却都归于正当的义理。但是谐辞这类东西本身就不雅正,所以它的流传就容易发生弊病。于是西汉的东方朔、枚皋这类文人只能吃糟食,喝淡酒,随波逐流,投人所好,对帝王的缺点和错误没有什么匡救纠正的作用,而只是说些诋毁谩辱不庄重、供人狎戏玩弄的话,所以他们自己也说,“所作的赋,是属于玩乐取笑一类的东西,以致被别人看成倡优戏子一样”,自己也后悔。 六、阅读材料,完成文后题目。 盖士君子读破万卷,又必须登庙堂,览山川,结交海内名流,然后气局见解,自然阔大;良友琢磨,自然精进。否则鸟啼虫吟沾沾自喜虽有佳处而边幅固已狭矣。《盐铁论》曰:“鄙儒不如都士。”信矣! (节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1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4处) 答案 否则/鸟啼虫吟/沾沾自喜/虽有佳处/而边幅固 已狭矣。 19.袁枚,字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子才 简斋(仓山居士、随园主人、 随园老人) 20.《盐铁论》是____(朝代)________(作者)的代表作。 2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段的观点。 答案 做学问既要多读书,又要游山川、结良友拓宽视野。 汉 桓宽 参考译文 大概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读破万卷书,又必须登览太庙明堂、名山大川,结交全国杰出人士,这样以后气度格局和对事理的认识和看法,(个人的知识、气度、性格)自然宽阔博大;与有才德而有助于己的朋友,研讨义理,修饰诗文,(个人修养)自然精明上进。否则飞鸟啼鸣,秋虫吟唱,自以为好而洋洋得意,即使有美好的地方,但诗文内容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当然已经很狭隘了。《盐铁论》说:“拘执、不达事理的儒生不如京都或大城市的人(有文明、有见识)。”果真如此呀! 专题强化训练一  文言文阅读 专题强化训练一 文言文阅读 近三年来,文言文阅读题在题目数量、分值上每年都有微调,但总体上考点与题型不变,2016年也应如此。考点与题型是:①断句(或3处,或5处,或6处);②文学文化常识题;③文意理解概括题。二轮复习应紧紧扣住它们进行强化复习。 做题的前提仍是读懂文段。所给文段是一个100字左右的议论性语段,内容涉及文学评论方面。读这个 温馨寄语 语段,需要快读、细读、精读。所给文段大多为节选,表意相对完整,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因此先要抓住这个中心话题,再看议论构成:依据和结论。有时结论在前,依据在后;有时依据在前,结论在后;还有时只说依据,文中无结论性文字,但是结论在题干中已给出,如2015年高考江苏卷附加题的文言语段。做题时如能理解这一段落特点,对精准做题会大有帮助的。 1.断句 (1)读懂为要,标志辅之。读懂是关键。首先要通读并领会整段文意(上面已说)。其次是聚焦于画线句子,看看它与上下文的联系,看它说的是什么意思。在读懂的基础上借助于一些语言标志,如找出标志性的虚词,像“矣”“哉”“耶”等是句末助词,“夫”“且夫”“而况”等是句首标志词。再找里面的对偶句、顶真句。注意文言文中善用四字句。 这里特别强调抓谓语。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由关键性名词

文档评论(0)

wbjs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