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3金属材料解析
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面心立方的奥氏体晶粒内的原子经无扩散位移,产生形状改变和表面浮凸,这种呈现不变平面特征的一级相变、形核长大型相变称为马氏体相变,相变后形成体心立方的马氏体。 把马氏体相变开始和相变结束的温度表示为Ms和Mf,把马氏体逆相变(转变成奥氏体)的温度表示为As和Af。 钢的马氏体转变 为使A(母相)-M(马氏体相)相变产生,M相的化学自由能必须低于A相。 相变需要驱动力,不过冷到适当低于T0(A相和M相化学自由能达到平衡)的温度,相变不能进行, 逆相变也需驱动力,必须过热到适当高于T0的温度,相变才能进行。 马氏体相和母相化学自由能差随温度变化与马氏体相变的关系 低于Ms温度下,马氏体形成以后,界面上的弹性变形随着马氏体的长大而增加; 温度继续下降,马氏体相变驱动力增加,马氏体继续长大,也可能出现新的马氏体生长。 CuAlNi合金冷却过程中热弹性马氏体相变(马氏体长大) 温度升高,相变驱动力减小,马氏体出现收缩。 热效应和弹性效应之间的平衡态是热弹性的由来,具有这种行为的马氏体为热弹性马氏体,相变为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CuAlNi合金加热过程中热弹性马氏体相变(马氏体缩小) 形状记忆效应:具有一定形状的固体材料(通常是具有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的材料),在某一温度下(处于马氏体状态Mf)进行一定限度的塑性变形后,通过加热到某一温度(通常是该材料马氏体完全消失温度Af)上时,材料恢复到变形前的初始形状。 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合金称为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效应原理 形状记忆合金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塑性变形后,经加热到某一温度后能够恢复变形,实质是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马氏体在外力下变形成某一特定形状,加热时已发生形变的马氏体会回到原来奥氏体状态,这就是宏观形状记忆现象,如右图所示。 形状记忆效应过程的示意图 氢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 功能材料 燃料电池 * Problems 贮氢能力低; 对气体杂质的高度敏感性; 初始活化困难; 氢化物在空气中自燃; 反复吸释氢时氢化物产生歧化; 成本高。 J 六.存在问题 1998年, 国际能源机构 (IEA)确定了未来新型储氢材料的标准,其储氢容量应大于5wt%,并且能在温和的条件下吸放氢。 根据这一标准, 目前的储氢合金大多尚不能满足这一性能要求。 因此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除对现有金属基储氢材料进行改良外, 也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新的固态储氢方式. 七. 其他的贮氢材料 1)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ules) 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很大表面积的碳材。 当氢到达材料表面时,一方面被吸附在材料表面上;另一方面在毛细力的作用下, 被压缩到微孔中, 由气 态变为固态。实验结果表明,在82K和0.07MPa的氢压下,储氢量可达8.4 wt%。研究人员正致力改善这种材料在室温附近的储氢性能。 * 4.5 贮氢合金 单壁碳纳米管 直径为1-6 nm 多壁碳纳米管 直径nm→μm 碳纳米管中贮存的液氢(每立方米可贮132.4千克液氢) * 4.4.2 Mechanism 氢含量比较 2)石墨纳米纤维 典型尺寸为5~100μm,直径为5~100nm。其储氢密度可达75 wt%,即1克石墨纳米纤维可储氢3克。 目前这种材料的研究还处在实验室阶段,尚有不足之处。 石墨纳米纤维及其吸氢过程 3)碳凝胶(Carbon Aerogels) 碳凝胶是一种类似于泡沫塑料的物质。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具有超细孔,大表面积,并且有一个固态的基体。通常它是由间苯二酚和甲醛溶液经过缩聚作用后,在1050℃的高温和惰性气氛中进行超 临界分离和热解而得到的。这种材料具有纳米晶体结构,其微孔尺寸小于 2nm。最近试验结果表明, 在8.3MPa的高压下,其储氢量可达3.7wt%。 作为载体的碳凝胶 4)玻璃微球 这种材料的尺寸在25~500μm之间, 球壁厚度仅1μm, 在200~400℃范围内,材料的穿透性增大,使得氢气可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浸入到玻璃体中。当温度降至室温附近时,玻璃体的穿透性消失, 随后随温度的升高便可释放出氢气。研究发现,这种材料在62MPa氢压条件下,储氢可达10wt%,经检测95%的微球中都含有氢,而且在370℃时,15分钟内可完成整个吸氢或放氢过程。 玻璃微球的SEM形貌 内 容 回 顾 Fe—C合金; 耐热刚的抗氧化性及提高措施; 耐热金属的热强性及提高途径; 贮氢原理; 5. 金属氢化物平衡分解压与温度的关系; 6. 贮氢合金; 7. Ni/MHx电池充放电过程。 金属(合金)+ H2 储氢金属或合金 放热 吸热 充电过程的阴极反应为M+H2O+e- MH+OH- 放电过程的阳极反应为 M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