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毛菊研究风毛菊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毛菊研究风毛菊研究

几种风毛菊植物果实形态结构的研究1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菊科风毛菊属的几种风毛菊植物果实形态结构进行研究。选取15个不同采集号、采集于四川西北部不同地方的风毛菊植物果实作为材料,每个采集号选取30粒,测量长、宽、厚,取平均值,采用“相对体积”这一概念作为果实形态特征比较的一项指标;测量冠毛长、冠毛重,千粒重,取平均值,采用“冠毛比重(冠毛重/果实重×100%)”作为果实形态特征比较的一项指标。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15个采集编号风毛菊植物果实表皮微型态特征,并拍摄照片。通过对15个采集编号风毛菊果实宏观形态及果皮微型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果实形状为肾形、披针形;表明颜色为黑色、褐色、灰色;果实相对体积、冠毛比重、冠毛长有种间差异。在扫描电镜下果皮表明特征也有种间差异,其纹饰可分为:条纹型,有隔条纹型和网纹型。根据种内个体间、种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果实表皮微型态特征在种内个体间比较稳定;种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此,研究风毛菊属植物果实宏观形态和果皮微型态特征在该属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川西;风毛菊;果实形态;分类学意义 1 前言 1.1研究概况 1.1.1研究材料概况 风毛菊属(Saussurea DC.)植物属于菊科(Composi),全世界越有40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欧手[1],是菊科中较大的一个属,属下共分为5个亚属:雪兔子亚属(Subgen.Eriocoryne),雪莲亚属(Subgen.Amphilaena),附片亚属(Subgen.Theodorea),齿冠亚属(Subgen.Florovia),风毛菊亚属(Subgen.Saussurea)。该属植物在中国约有264种,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的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等高海拔、高纬度地区。本次研究以采集于四川西北部的15个采集号,12种不同风毛菊属植物果实为研究材料。2176号,密毛风毛菊(Saussurea graminifo lia Wall.ex DC.)采集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海子山丫口四川S217道731公里路旁;2126号,打箭风毛菊(Saussurea tatsiensis Franch.)采集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无名山道路旁;2319号,柳叶风毛菊(Saussurea salicifolia(L.)DC.)采集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甘白公路20公里旁;2278号,尖苞雪莲(Saussurea polycolea Hand.Mazz.)、2277号,巴塘风毛菊(Saussurea timprichtii Franch. )采集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缄盖乡菱拉山丫口;2256号、2406号,长毛风毛菊(Saussurea hieracioides Hook.f.)分别采集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巴玉公路第一丫口和九龙县鸡丑山丫口;2112号、2414号,东俄洛风毛菊(Saussurea pachyneura Franch.)分别采集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香格里拉至乡城公路大雪山丫口和九龙乡鸡丑山丫口;2169号,球花雪莲(Saussurea qlobosa Chen.)采集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海子山丫口四川S217道731公里路旁;2117号,柱径风毛菊(Saussurea columnaris Hand.Mazz.)采集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香格里拉至乡城公路大雪山丫口;2320号,丽江风毛菊(Saussurea likiangensis Franch.)采集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甘白公路20公里旁;2274号、2235号,重齿风毛菊(Saussurea katochaete Mzxim.)分别采集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缄盖乡菱拉山丫口和巴塘县巴玉公路第一丫口;2351号,禾叶风毛菊(Saussurea graminea Dunn.)采集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甘白公路第一丫口。 1.1.2标本采集地概况 甘孜藏族自治州(俗称康区),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辖18个县,州府驻地康定县。总人口82.5万人,其中藏族占75.68%另有汉、彝、回、纳西等民族。    甘孜州地理独特,属横断山北段川西高山高原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境内山峰高耸,河谷幽深。大雪山和沙鲁里山纵贯全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高南低,中部突起,东南缘深切,地面平均海拔3500米。5000米以上山岭,终年积雪,冰川发育。最高峰贡嘎山7556米,其东坡的大渡河谷地,水平间仅隔29公里,而相对高差达6400米。地貌分为高原、山原、高山峡谷三大类型。气候属高原型季风气候,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显著。在高山峡谷地区,山脚和山顶高差悬殊,气

文档评论(0)

ymeioxian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