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龙卷风》教学设计研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山市2014年小学优秀教学设计征集作品 《 龙 卷 风 》 版本:冀教版 年级:四年级 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龙卷风》第二课时 学校:迁安市蔡园镇孟官营中心完全小学 学科:语 文 作者:高艳凤 手机:150 318 88726 Q Q :540190325 作品内容: 1.教学设计终稿、学案设计(快乐学习单) 2.课题研究资料:课题设计申请、课题论证 3.校本教研过程资料:教学设计初稿、评课记录、教学反思 《龙卷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迁安市蔡园镇孟官营中心完小 高艳凤 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2课《龙卷风》 二.课 型:精读课(阅读方法指导) 三.教材分析:本篇课文围绕着龙卷风“特异的形态”和“狂暴威猛的气势”重点介绍了“陆龙卷”和“海龙卷”。文章运用列举数字、举例、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声音、气势、形态以及人的感受几方面描写了龙卷风的奇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四.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孩子正好处于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乐于表达、交流,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因为生活阅历有限,对“龙卷风”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利用媒体等教学资源为其理解提供帮助;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本册书16课),也具备了一定的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本次课程打下了基础。 五.设计理念:在第一课时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本课时重点放在在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品读,感受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同时简单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教学环节上由例中学(陆龙卷的学习)到实践悟(海龙卷的自学探究)再到迁移运用(拓展阅读《暴风雪之家》),实现对所学语文技能的变式练习,进一步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力求达成预订教学目标。 六.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方法。 2.在阅读过程中简单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龙卷风》,你对龙卷风有哪些了解呢? 生:……(教师相机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这篇课文去感受一下龙卷风那特异的形态和狂暴威猛的气势。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谈话导入,整体回顾课文内容,进而引入新课。】 二、牛刀小试,例中学习(15分钟) 1.教师泛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出学案“牛刀小试”部分:结合文中的句子,尝试运用下面的句式,说说陆龙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是 ;这是对陆龙卷 的描写;给我的感受是 。 【设计意图:设计问题式支架,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2.学生汇报预习成果,相互补充。(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陆龙卷的狂暴威猛,体会他让人心惊胆颤的感觉,但不必面面俱到。) 预设: ①温热无风的雷雨云从天外压来,远处传来千万只蜜蜂振翅般的嗡嗡声。一个“压”字就把乌云从天边渐渐逼近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写得淋漓尽致,“千万只蜜蜂振翅般的嗡嗡声”让人从声音上感觉龙卷风太让人害怕了。 ②接着,你会从沉沉的乌云下,伸出一个大象鼻子似的怪物。陆龙卷不仅声音很可怕,而且形态也很可怕,他就像一个巨大的大象鼻子一样的怪异,让人看了毛骨悚然。 ③这个怪物摇摇晃晃向前移动,不断的摧毁建筑物,把汽车随意抛来掷去,甚至把小木棍儿、草秆儿像钉子一样刺入人畜的皮肉……我们现在的建筑物都是用钢筋水泥造的,非常坚固,而龙卷风却能不断的摧毁它们,汽车那么重,龙卷风却能把他随意抛来掷去,想怎么扔就怎么扔,向扔到哪里,就扔到哪里,他甚至把小木棍儿、草秆儿变成坚硬的钉子,刺入人畜的皮肉,陆龙卷威力实在太大了,太狂暴威猛了。 …… (适时总结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那么文中用了一个省略号,说明陆龙卷还搞了很多的破坏,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来说说陆龙卷还会干了什么吗?(让学生自由想象,体会陆龙卷的狂暴威猛) 4.指导朗读:好,那我们能不能把陆龙卷一步步逼近我们、让我们毛骨悚然的这种感觉读出来呢?(找学生读第三段,每组出一名同学,每人读一句) 【设计意图:让读的训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踏踏实实的进行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触类旁通,实践悟理(15分钟) 1.过渡:那海龙卷又有怎样特异的形态

文档评论(0)

我是追梦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