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考点10.
考点十: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2015·广东文综)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析】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称之“阳伞效应”,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相对应。主要原因在于火山爆发释放大量的火山灰对太阳短波辐射有很大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而高纬度地区的极光主要与太阳活动有关;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低,地面长波辐射减弱。
【答案】D
【考点透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
1.大气的受热过程(即阻碍地面辐射散失);②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即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应用
(1)分析昼夜温差大小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考点规律揭秘]
分析气温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1.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在平流层中,整体上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2.逆温现象及其危害(1)逆温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如右图)。(2)逆温的危害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大气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如果对流层出现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现象,即为逆温现象,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图中②③④都出现了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图①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答案】A
3.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征 影响因素 全球 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北半球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低,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高 较曲折: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 海陆分布造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半球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较平直 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地表性质均一) 同纬度地带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寒流经过处气温低,暖流经过处气温高 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地形(地势高低);洋流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 季,等温线密集;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延伸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即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南方正相反);冬季风(大气环流,北方冬季风影响大) 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夏季,等温线稀疏 太阳辐射(南方太阳高度大,北方白昼时间长) 4.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1)气温的日变化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日出时间随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地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高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2)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7月、最低气温1月;海洋最高气温8月、最低气温2月南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2..doc
-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
-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
- 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43圆周运动(人教版).doc
-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人类遗传病..doc
-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doc
-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3染色体变异..doc
-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
-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9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考点整合..doc
-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7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Ⅰ)考点整合..doc
- 2016年04月浙江省地理学考选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
- 2016年05月原题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真题及参考答案..doc
- 2016年10月江苏自考员工培训管理复习资料..doc
- 2016年10月浙江省学考(选考)要求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经典总结..doc
- 2016年10月自学考试小抄思想道德简答MicrosoftWord文档.doc
- 2016年11月基金从业资格考试考点总结..docx
- 2016年10月百分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测试题195道题及答案..doc
- 2016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 2016年1月Android最新面试题汇总..doc
- 2016年1月九年级期末科学试题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