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流浪乞讨人员分类管理 一、乞丐问题治理现状 (一)流浪乞讨人员治理制度上的变迁 由原来强制性的收容遣送改为自愿性质的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以尊重受助者自由意志为核心,源于对人的基本权利尤其是人身自由权的尊重以及对人的基本生存权的保障。 (二)治理制度的缺失——价值失衡 现行的《救助管理办法》片面强调“自愿救助”的自由主义价值性目标,弱化了政府在合法前提下的管理职权,使庞大复杂的乞丐大军无拘无束,大量社会问题由此引发,导致价值理念的失衡。 在此“救助管理”只能理解为是对“救助”的管理,而绝对不包含如何对乞讨行为进行管理的内涵。 (三)现行救助管理办法实施后,出现了新问题 乞丐数量激增 出现职业乞丐 乞丐组织化、集团化现象明显 经营乞丐现象的出现 乞丐年龄低龄化 乞丐群体复杂化、犯罪化倾向突显 “自愿受助、无偿救助”是《救助管理办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但是,这一原则在救助管理实践中遭遇到一些困境。 职业乞讨者自愿流浪者不愿意到救助站,他们对救助和管理采取“告知不听,救助不去,劝阻无效,制止不服等方法加以拒绝”。此外,身体残疾、精神障碍、身患重病而遭家庭遗弃者是救助管理的重要对象,但他们身心状况限制了求助能力。 (四)出现新问题的原因分析 治理制度上的原因 (1)救助管理办法治标不治本,使乞丐不愿呆在救助站。 (2)在自愿接受救助及进出站的制度背景下,乞丐数量不减反增。 自身原因 与勤劳致富相背离的亚文化对流浪乞讨人员巨大的心理支持,人性的弱点在好逸恶劳观念和利益的驱使下,产生了用行乞方式维持生计甚至行乞致富的思想。 根本原因 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能囊括所有的贫困人员,保障水平也不能根本解救保障范围内的贫困人口。 二、职业乞讨行为法律规制的现行途径及缺失 (一)职业乞讨行为法律规制现行途径 问题:乞讨权合法性? 乞讨范围的法律规制 设定“禁乞令” 从身份的角度限制行乞,限制乞丐出入公共场所的权利,对职业乞讨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乞讨行为方式的法律规制 从限制乞讨行为方式的角度,在规制恶意职业乞讨行为。 “原生”乞丐和“职业”乞丐 (二)职业乞讨行为法律规制现行途径的缺失 “禁乞令”是从身份的角度限制行乞,限制了乞丐出入公共场所的权利,违背了宪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从限制乞讨行为方式的角度规制职业乞讨行为,针对的是具体的乞讨行为方式,而非乞丐身份,虽符合人人平等原则,却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职业乞讨行为法律规制现行途径的缺失原因分析 执法理念的理解偏颇 执法中职能部门间配合乏力,协作困难,取证难 制度层面的缺失 三、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分类救助和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做好分类救助管理工作是解决现存问题的需要 乞丐的管理势在必行 (1)影响道路交通秋序 (2)影响城市形象和市容卫生环境 (3)影响社会治安秋序,进而威胁城市的稳定 (4)影响社会风尚 救助制度处于管理盲区 由于乞丐管理法的缺位,导致对乞丐的很多方面的管理处于立法空白,执法管理上造成困难。 救助和保护对象 国家建立了临时性救助制度,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流浪乞讨人员,实行自愿求助、无偿救助。 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智障人员、精神病人和无人照料、无生活自理能力的流浪乞讨重性残疾人、老年人,实行保护性救助,纳入正常的救助体系且不适用“来去自由”的救助原则。 管理和限制对象 主要是职业乞讨人员和街头露宿者。 职业乞讨人员按乞讨行为方式分为“正常的乞讨行为”和“恶意的乞讨行为”。 街头露宿者是生活于城市之中却又被排斥在城市社会之外的一个特殊群体。 打击和惩戒对象 存在妨害交通安全、污损公共设施、妨害公共设施正常使用的; 妨害他人行动自由或者以恫吓、侮辱、谩骂等滋扰他人方式乞讨的; 带有组织性质的流浪乞讨犯罪团伙; 胁迫、诱骗、操纵、利用残疾人、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乞讨犯罪嫌疑人。 重构流浪乞讨社会问题 乞讨现象的存在是社会、流浪求乞者以及施舍者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用法律对此进行规制。 兼顾秩序和自由的价值。 尝试以 “沟通和说服”来引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春联.ppt
- (精)苏教版语文二上《16.孔繁森》.ppt
- (精)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4.ppt
- (精)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四.ppt
- (精)苏宁电器销售培训.ppt
- (精)苏武传知识点归纳.ppt
- (精)苏州电信全业务支撑维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ppt
- (精)速递客服管理培训.ppt
- (精)隋唐五代人物画1.ppt
- (精)随机抽样方法.ppt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