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树常见病害及防治探讨.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柞树常见病害及防治探讨.doc

柞树常见病害及防治探讨   摘要:柞树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柞树常见病害、虫害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柞树;病害;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88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柞树白粉病   1.1 分布与危害   白粉病广泛分布于各柞树生长区,主要危害当年生幼枝。病菌以吸器吸取柞树的养分,致使柞树叶片发育逐渐停顿,叶质硬化,并转为褐色。被侵染的幼枝往往不能木质化而易遭受冻害。   1.2 病症   此病初期在叶面上呈现淡绿色不规整的小斑点,随着病势的发展,病部逐渐扩大,其颜色也随之变浅,病部变成白色的小斑点,病叶表面很快就出现白粉,粉斑初期为圆形,而后连成片,蔓延整个叶面。发病严重时柞树叶呈萎缩、卷曲、干枯状态,病菌并随枯叶落地或附在枝梢顶端部位进入越冬态。   1.3 病原   柞树白粉病病原菌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 ,核菌纲(Pyrenomycetes) ,白粉菌目(Erysiphales) ,白粉菌科(Erysiphaceae) ,叉丝壳属(Microsphaera) 的粉状叉丝壳菌( Microsphaera alphitoides Griffon &Maubl)。闭囊壳直径78 ~ 170μm,成熟的闭囊壳为赤褐或黑褐色,表面龟裂状,壳缘着生6 ~ 25 根附属丝。闭囊壳内有子囊4~22个,卵形,无色透明,大小43~ 83μm×26~ 55μm,每个子囊内生4~8个椭圆形子囊孢子,无色透明。   1.4发病规律   柞树白粉病在东北地区发病期为7—10月。温暖而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白粉病菌侵染。子囊孢子发芽的适宜相对湿度在80%以上,相对湿度低于60%时不发芽。蒙古栎、辽东栎及槲发病较重,麻栎则发病较轻;在同一树种中,1~3年生的幼树及发芽后30d内的嫩叶发病重;成年柞树及生长45d以上的老叶发病轻;地势低洼、窝风闷热、杂草丛生的柞园发病较重。病害常因低氮高钾而减轻,受磷的影响较小,硼、硅、铜、锰等微量元素能减轻病害。   1.5 防治方法   (1) 杜绝病原   在春季柞树落叶后,要及时清除场地内的病叶、并剪除病枝,然后集中焚烧,杜绝病原,防止翌年的病原菌初次侵染。密度要合理,利于形成通风透光的格局,即有利于柞树的生长发育,又可避免病原菌的侵染。除此之外,要加强对低洼地和平地柞树的管护工作,要清除地面杂草,加大阳光辐射面积,降低场地内的湿度;   (2) 药剂防治    6月中旬(柞蚕二化一放收蚁之前)采用2% 的硫酸钾,或5%的多硫化钡液喷洒柞树叶面,可有效地抑制病菌的蔓延。也可采用50%霉锈净,或45%甲菌定1000~2000倍液对柞树叶面喷雾防治,可有效地防治白粉病的发生,残效期分别为18~21d、15~19d,对柞树不产生药害,对饲养柞蚕幼虫无不良影响。   二、柞树锈病   2.1 分布与危害   柞树锈病又称松栎锈病、松栎柱锈病、松瘤锈病等,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在我国的长江流域、西南地区及东北地区都有分布,主要危害壳斗科和松属二针及三针类树种,以壳斗科的麻栎、栓皮栎发病最重。   2.2 病症   5月份在幼嫩柞叶的背面出现黄色小点,即病菌的粉状夏孢子堆,叶的正面相应部位色泽较正常稍淡。7月至10月,在夏孢子堆中或周围生出褐色至黑褐色、稍曲或卷曲的毛状物,即冬孢子柱,柞叶可变黄枯状。   2.3 病原   柞树锈病病原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ina),冬孢纲(Teliomycetes),锈菌目(Uredinales),栅锈菌科(Melampsoraceae),柱锈菌属(Cronartium)的栎柱锈菌,是全孢型专性转主寄生菌,其性孢子和锈孢子生于松属植物枝干的木瘤中,夏孢子和冬孢子生于壳斗科植物的叶片上。性子器扁平,近无色。性孢子无色,梨形。锈子器泡状,散生或聚生,成熟时放出桔黄色粉状锈孢子。锈孢子串生,卵形或椭圆形,鲜黄色。夏孢子堆黄色,半球状。夏孢子倒卵形或近球形,鲜黄色,外壁无色有刺,大小18~28μm×14~20μm。冬孢子柱毛状,褐色。冬孢子褐色,长椭圆形,大小为28~70μm×14~22μm。冬孢子成熟后即可萌发,产生无色透明的卵形担子孢子。   2.4 发病规律   本病菌为转主寄生菌,柞树和松树混生易于发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侵染柞树,8、9月份侵染松树。该病主要危害幼嫩枝叶,在伐条更新的柞林中发病较重。夏秋季气温低、湿度大时易发病,在郁闭潮湿处发病较重。   2.5 防治方法   一是在柞树锈病易发病区,不营造松、栎混交林,两树种至少要相距5 km。二是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