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岸绿化树种
生态河堤采用种植于水中的柳树、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既能从水中吸收无机盐类营养物,其生长舒展而庞大的根系还是大量微生物以生物膜形式附着的好介质,利于水质净化。
河岸绿化树种
垂柳、湿地松、火炬松、杞柳、紫荆、迎春、木槿、龙爪槐、刺槐、意杨、水杉、红枫、红花继木。
银杏,马褂木,红叶榉,等一些乔木,和一些低矮的灌木和耐阴草坪(麦冬)才能显得协调。
生态保育在中国还是一个新思维和新思想。笔者认为“生态保育”是属于一种“社会维生”的环境概念,它重视人类社会整体生存所必需的种种物质基础, 关怀自然环境并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河岸整治的生态保育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则:
( 1) 河道护岸形式、高度、坡度和材质必须是基于工程安全条件下进行选择, 同时考虑河流生物生长过程、植物根系、栖息环境特性等客观条件对河道护岸的影响。
绿化树种选择原则
植物对堤岸的影响是积极的, 良好的植被覆盖,可以拦截降水, 减低地表径流, 防止坡面土壤浸蚀, 保证堤身的安全。在树种的选择中应注意:
( 1) 以乡土种为主。乡土植物种类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 易栽活, 有地方特色, 但为丰富植物种类,可有计划地引种一些本地稀缺, 又能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
( 2) 选择抗性强的种类。如对酸、碱、旱、涝、砂性及坚硬土壤有较强适应性, 对病虫害有抗性的种类。
( 3) 既有观赏性, 又有经济价值。堤岸防护林在满足防止水土流失, 保证堤身安全要求的基础上, 选择一些具有观赏性、有经济价值的植被, 使大溪河堤防工程成为沿河城镇的一条新景观带, 可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实现堤防管理的良性循环和自我发展[7]。
( 4) 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近期以速生树为主,能早日发挥护堤作用, 但寿命段; 慢长树则生命力持久。因此, 应采取远近结合措施, 有计划、分期地用慢长树替换衰老的速生树。
乔木以马尾松、杉木、柏木、棕榈为主,
青岗、洋槐、苦楝、柳、香樟、楠木亦有零星分散种植;
灌木以杜鹃、锯木条、马桑、黄荆为主; 草本植被以白
茅、蕨类为主; 竹林主要是慈竹、水竹、白夹竹和少量
的楠竹。这些都是可供选择的场镇堤防绿化树种。
3. 1. 3 绿化植物配置
( 1) 场镇正面两侧各500 m 选择高大的垂枝型树冠或树形美观的、湿生、中生乔木为主, 常绿或落叶性均可, 最好是有地方特色的树种, 种类不宜多(1~2 种) ,沿河堤最高一级台阶的河堤路列植, 形成气势。主要树种包括: 垂柳、麻柳、水杉、洋槐、苦楝、栾树、楠木、香樟、银杏、榕、檫木等。
( 2) 场镇两侧500 m 以速生深根乔木或竹类为主,沿河堤连续列植。主要树种包括: 慈竹、水竹、白夹竹、楠竹、剌桐、麻柳、小叶榕等。
( 3) 沿河低级台阶边缘选择以竹类、垂枝型小乔木及较大花灌木列植, 作为荫木和分隔组织空间。主要树种包括: 垂槐、风尾竹、垂枝榆、醉鱼草、红丝柳、
构树等。
( 4) 台阶间的平坡绿化带选择低矮花灌木、草坪、山石散点装饰。主要树种包括: 杜鹃、迎春、连翘、山桃、夹竹桃等。
3. 1. 4 绿化种植方式
( 1) 场镇正面预设树池于沿堤大道向河沿单侧或路两侧布置, 树池规格为1 m×1 m, 株距3~5 m。
( 2) 场镇两侧500 m 以外的河堤边缘内1 m 单行
列植, 株距3~4 m。
( 3) 沿河低级台阶边缘内1 m 单行列植或丛植, 株距2~3 m; 较宽台阶可采用自然式丛植布局。
( 4) 台阶间的平坡绿化带, 不铺地、满铺草皮, 花灌木自然式布局, 丛植为主。山石散点、或露头、或垛叠、或散置、或与植物配合, 并设休息设施。
外围护岸林网选择高大速生、柱状树冠的乔木树种, 如桉树、杨树、喜树、银桦、泡桐等。
( 2) 核心护岸林选择乔、灌、草不同生态型植物,其中: ①乔木类选择湿生、速生、深根性植物, 如枫杨、黑杨、桤木、垂柳、剌桐等; ②灌木类选择匍枝型的丛生性湿生灌木, 如竹类, 慈竹、楠竹、车简、苦竹、醉鱼草、灌木柳、夹竹桃等; ③草类选择湿生高草, 如芭茅、芦苇、菖蒲等。
核心护岸林: 以带状混交方式组成乔- 灌- 草
复合护岸林系统; 从常年水位线以上依次种植湿生高草带、灌木带、乔木带,
4 效益分析
4. 1 生态效益
大溪河流域由于受地理条件及河流特性影响, 水土流失及生态破坏严重, 通过对大溪河流域的河岸生态整治, 能防止两岸崩塌, 保证行洪, 输沙顺畅, 减少水土流失及泥沙淤积; 能够改善大溪河流域生态环境和河流水质, 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4. 2 社会效益
通过生态环境治理, 不仅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 还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 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既有效地保护了水土资源, 又充分发挥了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