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语言学史》讲义《言学史》讲义
皖 西 学 院 教 案
2010—2011学年第 1 学期
第 1 本(共 1 本)
课 程 名 称 语 言 学 史
授课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级01—04班
授 课 教 师 马 启 俊
所 在 系(部) 文化传媒系
编 写 时 间 2010年9月
《语言学史》教案
主 讲 人:马启俊博士
授课班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0801—0804(本科)
课程性质:文科C组课程,任选课程。
使用教材:《中国语言学史》,邓文彬著,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授课时间:每周一上午第三、四节课、每周四上午第一、二节课。
授课教室:D107
学 期 授 课 计 划 说 明
本
课
程
学
时
已
授
学
时
本
学
期
教
学
周 周
课
时
本 学 期 课 时 分 配 课
时
余
(缺) 总
学
时
其 中 讲
授 作
业 实
践 考
查 实
习 小
计 16 4 4 16 14 2 16 教学大纲
名称、版本 马启俊执笔、语言学教研室主任黄克顺审核的《〈语言学史〉课程教学大纲》(2008级本科)。 选用教材 邓文彬先生著、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的《中国语言学史》。
主要参考书
名称、版本 [1]王 力.中国语言学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2]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3]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
[4]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5]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6]邓文彬.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成都:巴蜀书社.2002年.
[7]石锋.海外中国语言学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年.
[8]赵世开.美国语言学简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9]杜道流.西方语言学史概要.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10][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需实践器材
及 设 备 无 实 习
场 地 无
备 注 《语言学史》课程2007年12月顺利通过院合格课程检查验收。本次教学活动对推动本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本课程将积极争取早日评为校级优质课程。
《语言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言学史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级本科)
总 学 时(学分):16学时(1学分) 理论学时:16学时 实践学时:0学时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语言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2008级本科培养计划中的一门文科C组课程和任选课程,它的具体教学目的和任务如下:
1、使学生了解中外语言学(主要是中国和欧美)的发展过程、发展成就和发展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中外语言学的基本方法等,为从事教师或其他职业准备基本条件。
3、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增加学生中外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进修语言学、从事语言学等相关教学和研究、推动语言学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1、教学要求
(1)《语言学史》课的教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为指导,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注重联系和吸收当代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运用语言学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实例。
(2)我校以培养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因此,《语言学史》课的教学应侧重于语言学史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研究方法的运用。
(3)了解和研究语言学史,需要经常运用各种方法。《语言学史》课的教学应坚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力求讲、学、用三者结合,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中外语言学发展过程、发展成就和发展规律等基础知识的了解,明确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
(2)教学难点:增加学生中外语言学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进修语言学,从事语言学等相关教学和研究,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