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生感悟: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docVIP

励志人生感悟: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励志人生感悟: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励志人生感悟: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张幼仪,在1922年,让大半个中国人都认识了她,只因为她虽然不愿意,却依然成为了民国以来新式离婚的第一人。当然,这一切,都拜她夫君所赐。张幼仪留下的照片很少,但就那一张照片看她,大气端庄,目光沉静,这样的女子,宜家宜室,本该被丈夫疼惜呵护一辈子。可是,她接受的是一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更因为,她的丈夫是那位激情重于责任,永远像火一样追求唯一灵魂之伴侣的诗人徐志摩。她与徐志摩的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有着后天难以弥补的先天不足。   说到底,她不过是徐志摩反抗被安排命运的牺牲品而已。接受她,就意味着接受旧式婚姻,接受家庭的安排,这与他崇尚的自由恋爱相悖,所以,刚结婚,他就宣称我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子。他果然做到了,在新婚之夜就让张幼仪梦都没来得及做就枯萎了。   而张幼仪,也因为徐志摩,与林徽因、陆小曼的命运纠缠在一起,成为了民国女子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在最初,想必她对这段未存谋面的婚姻,但已经听说过家人对才子徐志摩的介绍,加之对家里长辈的信任,她的内心对这段婚姻,充满了期待。她想,或许没有画眉深浅入时无的深情,也可能没有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浪漫,但总可以做到彼此相敬如宾吧?   她根本没有想到的是,未来夫君对她的厌弃,是被迫从接受这个包办婚姻开始。他看她的照片,略微扫过一眼,就下了定论:乡下土包子。之后,这个土包子的印象,就在她身上落下了印记。   面对她,他的眼睛从是从她头顶飘过,投向远方。他怨她,但是他没想过,作为婚姻的另一方,她也同样有承担有付出。彼时,她亦是16、17岁的花样女子,是一个女子最梦幻最美好的年华。有时候,禁不住猜想,如果包办婚姻的对象是林徽因,因为徐志摩对包办婚姻本身的反感厌恶,还有跟着感觉走寻找灵魂之伴侣的天性,所以,结局恐怕也比张幼仪好不了多少。诗人的自我与任性可见一斑。   她怎么会是土包子?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则是上海宝山县巨富。而大哥张君励是励志社首脑之一,政界风云人物,是《中华民国宪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被称为民国宪法之父,同时又是著名的哲学家。 二哥张嘉璈曾任中央银行总裁、铁道部长。在20世纪初期,张家绝对算是声势显赫的望族。她也同样接受现代教育,12岁时入读江苏省立女子师范学校。   其实,仔细想想,如果张幼仪身世平常,又怎么能入了徐家的法眼?婚姻,从来都不是两个人的事情,何况对于张家、徐家这样的望族?   张幼仪也是知书达理的女子,年仅16岁即嫁入徐家那样的名门,如果行为举止不够端庄,言谈不够得体,估计也很难得公婆欢心。但从公婆对张幼仪的支持上看,她显然是深得人心的。   与君两决绝,相忘于江湖   结婚后,张幼仪很快怀孕生子。而自认完成了传宗接代任务的徐志摩,他却迫不及待地离家去北京求学,之后赴美留学。在那里他遇到了命中的女神林徽因。他疯狂地迷恋上了她,丝毫不顾忌自己有妻有子的身份。   在英国沙士顿小镇的情形,后来张幼仪都有详细的描述。可能是徐志摩不想与她单独相对,她刚去,徐志摩就邀请了一位中国留学生郭虞裳同住。此时,张幼仪怀孕了,当她怀着一丝期待与喜悦想告诉徐志摩这个消息时,听到的却是他要跟她离婚,让她打掉孩子。当时流产风险很大,但徐志摩却冷漠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之后,徐志摩就突然从张幼仪的生活中消失了。衣服,书籍都还在,甚至眼镜还放在翻开的书页上,但人却再没有出现。而感到蹊跷异常的郭虞裳,在几日后的清晨拎着行李,吃完早餐后翩然而去,丢下怀孕的张幼仪。   不用想也知道此时的张幼仪面对多么糟糕的境况,她原本视为依靠的丈夫对她选择毫无征兆地消失,而她语言不通,经济拮据,环境不熟,她还怀着孕。   恨,也是要有时间与精力的,而张幼仪连恨的时间与精力都没有,她不仅为她自己,还要为她未出生的孩子在孤独无援的异国他乡谋生路。   亲情往往永远是一个人最后的温暖与底气。她写信给自己在法国留学的二哥和在德国留学的七弟。在二哥跟七弟的帮助下,她先去了法国,之后又去了德国柏林,并于1912年顺利生下了次子彼得。   生下孩子刚一个月,徐志摩很快地追到柏林,目的很明确:让张幼仪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片刻都不能等。张幼仪凝视丈夫热切的眼睛,那份迫不及待地热切,不是为孩子,更不是为她,而是为了摆脱他们,去寻找他人生的自由与灵魂伴侣,没有过多纠缠,执笔签字。   有人傲气外露,以为是骨气,而真正的风骨却是刻在骨头藏在血肉里的,张幼仪自然是后者。也罢,那就离吧。这样没有爱,没有温暖,随时可能被置之于荒漠的婚姻,不要也罢。从今往后,与君两决绝,相忘于江湖。

文档评论(0)

raojun0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