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电机电器及其控制技术课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结: 使用位置传感器及功率电子开关代替传统直流电动机中的电刷和换向器,是一种集永磁电动机、电力电子技术、微机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为一体的装置。 与旋转电机传动相比, 直线电机传动主要具有下列优点: (1) 直线电机由于不需要中间传动机械, 因而使整个机械得到简化, 提高了精度, 减少了振动和噪音; (2) 快速响应: 用直线电机驱动时, 由于不存在中间传动机构的惯量和阻力矩的影响, 因而加速和减速时间短, 可实现快速启动和正反向运行; (3) 仪表用的直线电机, 可以省去电刷和换向器等易损零件, 提高可靠性, 延长使用寿命; 超声电机技术及其起源 1948年,W·illiams和Brown申请了历史上第一个“压电 马达“的专利,其结构如图1所示。这一发明点燃了研究超声 电机的火花。 超声电机技术及其起源 1961年,日本Bulova公司利用音叉的往复位移驱动如 图2所示的钟表齿轮,这种钟表的工作频率为360Hz,其月 误差只有一分钟,打破了那个时代的纪录,也是人类尝试 利用弹性振动获得动力的开始。 超声电机技术及其起源 1965年,前苏联Lavrinenco提出了如图3所示的超声电 机,该电机利用压电板的振动来驱动转子。Lavrinenco申 请了国家专利,并归纳出了超声电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 低、低速大扭矩、单位体积能量密度大、运动精确、能量 转换效率高等特性。 超声电机技术及其起源 1973年, IBM公司的Barth提出了如图4所示的具有现代 超声电机原理的结构方案。他利用压电元件使一种具有牛角 尖形的压电振子产生振动,通过压电振子的牛角尖端与转子 表面接触、摩擦来驱使转子转动。 超声电机技术及其起源 日本Sashida于1982年提出并制造了如图7所示的驻波型压电超声电机,该电机使用Langevin振子,驱动频率为27. 8 kHz,电输入功率为90W,机械输出功率为50W,输出扭矩为0. 25 N·m,输出转速为2000 r/min,效率55%。可以说,Sashida研制的这个压电超声电机,在性能上是第一次能够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由于该电机的振动片与转子的接触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接触表面上存在着严重的磨损问题。 超声电机技术及其起源 为了解决接触表面上存在着严重的磨损问题,Sashida 又于1983年提出并制造了另一台超声电机——行波型超声电 机,并于1985年在美国申请了行波型超声电机的专利,其原 理如图8所示。该电机实现了由驻波定点、定期推动转子变 换成由行波连续不断地推动转子,大大地降低了定子与转子 接触面上的摩擦磨损。这种电机的研究成功,为压电超声电 机走向实用阶段开辟了道路。 超声电机工作原理 逆压电效应简介 压电效应是在1880年由法国的居里兄弟首先发现的。一 般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引起电介质中带电粒子的相对运动而 发生极化,但是某些电介质晶体也可以在纯机械应力作用下 发生极化,并导致介质两端表面内出现极性相反的束缚电 荷,其电荷密度与外力成正比。这种由于机械应力的作用而 使晶体发生极化的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反之,将一块晶 体置于外电场中,在电场的作用下,晶体内部正负电荷的重 心会发生位移。这一极化位移又会导致晶体发生形变。这种 由于外电场的作用而使晶体发生形变的现象,称为逆压电效 应,也称为电致伸缩效应。 超声电机工作原理 超声波电机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产生超声波振动, 把电能转换为弹性体的超声波振动,并把这种振动通过摩擦 传动的方式驱使运动体回转或直线运动。超声波电机没有磁 极和绕组,它一般由振动体和移动体组成,为了减少振动体 和移动体之间相对运动产生的磨损,通常在二者间加一层摩 擦材料。当在振动体的压电陶瓷(PZT)上施加20KHz以上超 声波频率的交流电压时,逆压电效应能够在振动体内激发出 几十千赫的超声波振动,使振动体表面起驱动作用的质点形 成一定运动轨迹的超声波频率的微观振动(振幅一般为数微 米),如椭圆、李萨如轨迹等,该微观振动通过振动体和移 动体之间的摩擦作用使移动体沿某一方向做连续宏观运动。 因此,超声波电机是将弹性材料的微观形变通过共振放大和 摩擦耦合转换成转子或滑块的宏观运动。 超声电机工作原理 ?椭圆运动及其作用 超声振动是超声波电动机工作的最基本条件,起驱动源 的作用。当振动位移的轨迹是一椭圆时,才具有连续的定向 驱动作用。 右图所示当 定子产生超声振 动时,其上的接 触摩擦点(质点) A做周期运动, 轨迹为一椭圆。 当A点运动到椭圆 的上半圆时,将与转子表面接触,并通过摩擦作用拨动转子 旋转;当A点运动到椭圆的下半圆时,将与转子表面脱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