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其 它 不能改变的因素有遗传因素、性别、年龄。 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上升,45岁以上人群,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增长一倍;就性别而言,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50%。 直系上代有中风者,其中风发生率要比一般人高2.5倍。中风的遗传是通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因素起作用的。父母血压均正常。子女高血压发病率为3.1%、父母中一人患高血压的,子女高血压发病率为28.3%,父母皆有高血压,则子女高血压发病率高达45.5%。 中风的先兆症状 (1)突然头痛、呕吐、头晕、眼前发黑、神志不清,常预示脑出血的发生; (2)反复发作的说话不清、视物模糊、 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提示脑血栓形成; (3)中老年人突然视物旋转、耳鸣、呕吐、取物不准,四肢麻木无力且反复发作,是后循环缺血的表现,预示可能发生严重的脑梗死; (4)心脏病,如房颤时,左心房内的栓子极易脱落进入脑动脉而发生脑栓塞; 中风病人常见的误区 有些人觉得预防没有用处,找极端的例子给自己找借口。实际上预防是非常有效的。 用一些保健品来代替正常的预防手段,危害是很大的。保健品不是药品。 把预防当做突击行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定期输液。但是预防是持久的东西,必须通过长期的综合预防措施才有效。 把预防更多寄托在某个神奇的药物上,忽视了不良习惯或饮食的改变。事实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 发病后家人的正确做法 第一步:让病人就地平卧,让病人头偏向一侧,解开衣服最上面的钮扣,保证病人呼吸通畅。 切忌不要拖转病人,哪怕地上很凉,否则会造成病情加重。 第二步:紧急拨打急救电话。 第三步:如果家里有血压计的话,测血压并记下来。但血压再高也不要给病人服降压药,或者舌下含服其他药物,因为首先,不当用药可能会使病情恶化。其次,如病人服药过程中呛咳,会引起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脑中风的预防 一级预防:如果某人只有上述危险因素一种或几种而没有发生脑中风,要积极治疗存在的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二级预防:对已患中风的病人清除或治疗危险因素,预防再发中风。 预防中风的办法 健康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干预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戒烟少酒、适当运动、心态平衡。 危险因素干预包括:定期体检,对异常指标及时调整。 脑中风的合理膳食 吃什么?应吃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不吃咸菜。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甜食及淀粉类,多吃植物油类、豆类、菌类以及鱼类。尤其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內胆固醇的吸收。 怎么吃?少食多餐,不要煎炸,丰富多变,绿色自然。 十大垃圾食物 油炸類食品 醃製類食品 加工類肉食品 餅乾類食品 汽水可樂類食品 速食類食品 罐頭類食品 話梅蜜餞類食品 冷凍甜品類食品 燒烤類食品 小 结 预防重于治疗 求医不如求己 切勿讳疾忌医 关爱健康 从心开始 从我做起 关注危险因素预防中风发生 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同仁医院 神经内科冯艳蓉 概 念 中风又称为脑血管病、脑卒中,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病变。 脑梗塞:包括脑血栓形成、腔梗、脑栓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性痴呆 概 况 中风是全世界公认的死亡率最高的三种疾病之一(另两种为心脏病、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排在第1位,死亡率排在第1~2 位,致残率排在第1位。 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中风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了,但如何减少发病率及致残率仍是我们医患双方共同面临的课题及努力的目标。 中风不仅仅是半身不遂 事实上,“半身不遂”只是一小部分,有4/5的中风是无症状的,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这部分(小中风)有很大的危害性: 其痴呆的发病率增加20倍, 有1/4的人发生大血管病变。 遗憾的过程 遗憾的结果 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发生中风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死于中风 中风有10大危险因素 高血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糖尿病 及脑中风史 肥胖与高脂血症 年龄性别 吸烟酗酒 遗传因素 心脏病 血液流变学异常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冠心病家族史 肥胖 缺乏运动 糖尿病 房颤 高血脂 高龄 吸烟 高血压 脑血管疾病具有多种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病 是一种独立的肯定的危险因素,既可引起脑出血,又可引起脑梗塞。 本病病因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由于多种后天因素的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 确定高血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