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催化工程论文
     
题目:活性中心
    
院    系   化工与能源学院      
专    业      化学工程         
学    号    201522232931       
学生姓名       牛闪闪          
        2015年11月15日
    活性中心
 
摘要
  
催化现象发现后,物理吸附研究使人们可以准确测定催化剂的BET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尤其是1925年H.S.Taylor提出的活性中心概念,它意味着催化作用“部位”并不是催化剂的整个表面,而是催化剂的某些特定“部位”,即活性中心/活性相。根据几代催化界同仁的共识,当前,对催化作用最本质的认识,首先是研究催化剂活性中心/活性相,即解开所谓“黑匣子”的秘密。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又分为单活性中心和多活性中心;活性中心与活性中心之间又有不同的作用,活性中心的分散度和中心之间的协同作用;而且中心的活性与它所处的化学环境和催化剂的配位状态也有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 催化剂,单/多活性中心,分散度,协同作用
       
     自从1835年人们(瑞典化学家J.J. Berzelius)发现催化现象(Catalysis)以来,催化作用被认为是在化学反应中能够加速反应速率而反应后本身不发生变化的现象。然而催化概念的诞生从1800到1900年历经了一个世纪的时间,Berzelius、Faraday、Davy、Dobereiner、Dulong、Thenard、Philips、Ostwald、Henry、Wilhelmy、Kuhlmann 等一批人在不同反应中都发现了这一现象。1901年德国物理化学家 W. Ostwald 提出了催化剂的定义,即“催化剂是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但最后不出现在生成物中的物质”。
催化科学与技术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如催化合成氨及化肥的生产技术解决了60亿人吃的问题、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及三大合成解决了人类穿和用的需求、石油炼制催化技术解决了人类行的需要、三效催化剂等环境治理解决人类生存环境的要求、而不对称催化合成医药的技术保证了人类健康生活和延展人类的寿命……上述工作在解决人类的生存需求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是催化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贡献的里程碑。正是由于这些技术对科学和社会的巨大贡献,其中的部分科学家们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追索催化科学的历史发展,其目的不仅要再现这个科学领域的历史进程,而且还要激励那些从事研究的学子们继续传承和探究奥妙无穷的催化世界。
目前,催化界同仁普遍认为:一个催化过程是反应物从气相扩散到催化剂颗粒间(外扩散),再扩散到催化剂孔内(内扩散),吸附到表面,活化/反应,然后产物脱附,扩散到孔外,再扩散到尾气气流中完成催化反应历程。这样反应要经扩散、吸附、活化反应、脱附、扩散五步过程。人们从大量的实践中还认识到,要了解催化作用本质,必须在催化剂工作状态下(原位,in-situ)开展科研工作。探索催化作用本质并了解其真谛乃是多少代催化界同仁梦寐以求的。根据几代催化界同仁的共识,当前,对催化作用最本质的认识,首先是研究催化剂活性中心/活性相,即解开所谓“黑匣子”的秘密;研讨其大小、形貌、组成、组成之间的相互作用同催化性能的关联,特别是利用各种现代物理化学手段在原子、分子层次在实时、实空间的获取基本信加以研究。
所说的单活性中心多相催化剂是指那些具有精确描述结构的多孔无机固体物质,其内表面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在其中的活性中心均一分布而无相互作用。多活性中心是相对于单活性中心来说的,主要表现为中心与中心之间的协同作用。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单、多活性中心的催化剂。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Ziegler和Natta分别采用TiCl4/AlEt3和TiCl3/AlEt2Cl组成的催化剂体系成功地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和全同立构聚丙烯,开创了聚烯烃工业的新纪元。聚烯烃材料具有诸多优点,如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结晶性可调范围大,加工性能优良,安全稳定性好等,因此能够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医疗卫生、日常生活等许多领域。目前,用配位聚合方法合成的各种聚烯烃材料已成为世界上比例最大的高分子产品,并且聚烯烃工业的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石化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以线形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代表的支化聚乙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LLDPE的合成一直成为烯烃聚合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备受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不仅如此,对它的研究还有助于人们不断深化对聚烯烃微观结构精细控制规律的认识,进而实现聚烯烃分子剪裁的目标。对于LLDPE而言,无论是短支链还是长支链都会对其物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调控支链的长短、支化度以及共聚单体含量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驱鸟模块考核试题含答案.doc VIP
 - 2015恒星结构与演化2018introduction.pdf VIP
 -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pptx
 - 2025兴业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交易银行部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技术作品(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课件-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pptx
 -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 课题2《碳的氧化物》教案教学设计.docx VIP
 - 2025兴业银行福建总行国际业务部交易银行部招聘若干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要点.pdf VIP
 -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ppt VIP
 - 竞选学习委员ppt.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