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淮军调查报告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淮军调查报告分析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实践报告题目 关于淮军的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 中国近代史纲要 指导教师 洪飞 系别/班级 姓名(学号)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关于淮军的调查报告 一、情况调查 (一)调查背景 历史的沉痛教训,告切了我们,要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时刻提醒着我们。很多老一辈的革命者,为了我们付出了多少,抛头颅洒热血,打走了小鬼子,解放了全中国,中国从此便站起来了。而如今,?中国国力在蓬勃发展,但任然不能忘却老一辈先烈们的功绩。在解放战争中,数不清的战斗,但是,淮军是让我们值得纪念的一只军队。 (二)调查目的 再现历史,缅怀先烈,让我们体会到居安思危的意义。 (三)组员 成员6人,xxx制作报告xx、xx、xx、xxx、黄亚运整理材料。 二、淮军 (一)背景 从金田起义一直到定都天京,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发展,义旗所指,所向披靡,东南的半壁江山很快被太平军所占据,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为应对极其危险的局势,清政府不得不改弦更张,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1852年上谕,命各省兴办团练,并委派具有相当资格的官员在籍或回籍专门负责。“今天下用兵十年,饷几竭矣,而迄无成效,不得不作改弦易辙之计。不用兵,而用民。”[1](P34)在这个背景下,曾国藩的湘军于1854年建立。湘军的组建实际上为后来淮军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湘军与太平军的作战并不顺利,清军在江南、江北设的两个大营,相继被攻破,曾国藩险些投河自杀。湘军暮气渐重。自咸丰五年(1855年)后,湘军大将如:培齐布、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等人,都先后阵亡,那些后期的将领却少有杰出人才。在士卒方面,自从三河镇大捷后,湘乡几乎“处处招魂,家家怨别”[2](P8),湘军士气大伤,湘人应募的日渐减少了。那时候,湘军将帅在前线派人回湖南募勇,竟无勇可募,即便侥幸募得“也旋募旋逃”[3](P22),这表明湘军已走向衰落。1861年,湘军将领朱品隆、唐义训在救徽州的战役中,朱品隆遏敌不支,唐义训因为和朱品隆有私怨而按兵不动,不去援助朱品隆,破坏了湘军向来彼此相顾、互相援应的作风,致使作战失利。曾国藩叹为此风一开,湘军将领不可用。之后,在绿营中存在的营伍缺额之类的积习也出现在湘军之中。此时,太平军还屹立在大江南北,而捻军方兴未艾。湘军已成强弩之末,不能承担镇压农民起义的重任。曾国藩只能采用新的办法,应付困难形势。这种形势的变化给李鸿章和淮军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二)历史 李鸿章早年曾与吕贤基一起办过团练,但治军不成,逃名远播。后投奔在江西的曾国藩,做幕僚四年,遭到湖南籍将领的排挤,决心建军立业。而后淮军的主要将领多来自于李鸿章早年办的团练队伍。 淮军成立时有六千五百人。1862年4月5日-5月29日,十三营淮军分七批耗官绅18万两租用麦李洋行轮船运兵抵上海后,又以外军的支援和上海海关税收购置洋枪洋炮,扩编部队。至1864年,淮军先与英、法军和常胜军相配合,在上海附近对抗太平军,继配合湘军在苏、浙等地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陷落后,1864年秋冬,淮军经过裁撤,尚存一百零四营,五万余人。1865年至1868年间,作为清军主力,在曾国藩、李鸿章率领下,先后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直隶(约今河北)等地,与捻军作战。捻军被镇压后,淮军担负北自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吴淞,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的防守。李鸿章以淮军势力为基础,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了国家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 (三)主要将领 淮军主要将领张树声、刘秉璋、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毓兰、吴毓芬、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卫汝贵、聂士成、程学启等,形成淮系军阀,是统治阶层中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 (四)军队队列 淮军营制,出自湘军。每营五百人,用抬枪、小枪一百二十余杆。1863年,各营于营、哨官外别延西洋军官充任“教习”,训练洋操,并改抬枪、小枪等队为洋枪队;其劈山炮队亦改为开花炮队。因使用新式兵器需人较多,故每营人数连长夫在内增至七八百人不等。1877年(光绪三年),又参照德国营制,建立克虏伯炮队。因此,在中国近代兵制史上,由湘军创立的勇营制度,到淮军则发展为参用西法的制度。淮军虽承袭湘军制度,但训练用洋操,兵器是洋器,并聘有西洋军官为教习,这和当年湘军用土法土器与由书生自任教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