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11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政治期中试题附答案解析
潍坊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二政治 2015.11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48分。
1. 《庄子·列御寇》载:“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这则寓言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启示是
①文化传承要适应社会实践的要求
②提高文化修养要着眼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在后天的教育实践中培养的
④提高文化修养应当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2. 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对三者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②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③政治离不开经济,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考试时,你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你会不会让座?一张废纸,你会不会随便丢弃……。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
A.文化决定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C.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 D.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体现文化差异
4. 一只永远在叫嚣要吃羊却总也吃不到的狼,一群永远用智慧战胜威胁的羊——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孩子和年轻白领中迅速走红。有人喜欢聪明机智、临危不乱的喜羊羊,说做人要做喜羊羊;有人喜欢灰太狼,说要学习灰太狼屡败屡战的精神。这说明
A.文化是人创造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D.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5. 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②文化交流使得各民族文化趋向统一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 湖南卫视《爸爸回来了》、《爸爸去哪儿》受到观众狂热追捧,这是湖南卫视借鉴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经验,结合中国人更加注重亲情的传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这告诉我们
①必须立足于观众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②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③文化创新必须尊重传统关注生活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她通过冷浸法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来自东汉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
③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和人起积极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都是财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8.央视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全民自检”,其微博话题迅速登顶热门榜,点击量有8万余次。此类比赛对汉字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①让人们体会中国汉字源远流长,重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根
②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制定标准,提高汉字运用水平
③展现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④摆脱文化产业发展的危机,发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产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 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①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②外国人更好地认识中华饮食文化
③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④消除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0.“第五媒体”是人们对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②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高中物理第七章第四节温度和温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3解析.ppt
- 2015-2016高中物理第14章第3节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4解析.ppt
- 2016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6个专题)讲诉.doc
- 2015-2016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诗情鉴赏”课件苏教版必修2解析.ppt
- 2011_案例_深圳创意产业园介绍讲诉.ppt
- 2015-2016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三中学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件: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1解析.ppt
- 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模块四 现代文阅读题的八大题型 2 情节类题目课件讲诉.ppt
- 2015-2016高中生物专题3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解析.ppt
- 2015-第3章-晶体结构11解析.ppt
- 2016年高考语言连贯排序题专题复习讲诉.ppt
文档评论(0)